在商业领域,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着无中间商赚差价的理念,倡导厂家直接与消费者对接,以实现更实惠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
全国范围内真正实现从源头到终端无中间环节的又有多少家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我看来,所谓的无中间商赚差价,有时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虽然平台确实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迅速崛起成为连接工厂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但这也导致了平台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当平台成为最大的中间商时,其对上游利润的挤压日益严重,甚至要求厂家赔本销售。这种局面迫使厂家在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上寻求突破,导致消费者逐渐难以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那么,中间商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呢?在消费者对产品了解不足、信息受阻的情况下,中间商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帮助消费者进行产品对比。随着单一巨型平台的崛起,其独大的地位逐渐扭曲了市场规则,以各种方式引导消费,甚至有时会误导消费者。这不禁让人觉得市场的可笑之处在于,消费者如今更多地依赖于平台的推送和安排,而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局面导致许多家庭的顶梁柱因无法适应变化而失业,而少数人则因此跻身所谓的富人排行榜。他们手中的财富似乎成为了一种象征,引导着普通人对其崇拜。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在于流通,而非仅仅停留在数字的增减上。
普通百姓并非易于被欺骗的对象。短暂的障眼法或许能迷惑一时,但当潮水退去,真相终将大白。那些在利益驱使下暂时得利的人,终究无法逃避公众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