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中,作者曾表达过:“我舍弃了刻意装模作样的社交,回到了真实的自我,开始过上孤独但充实的生活。”这样的态度在许多人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为了追求社交认可而委屈自己,却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与社区中独居的梅姐相比,她们的生活方式显得格外不同。梅姐的退休生活过得优雅而从容,每天晨起都会在花园里安静地打太极拳,然后购买新鲜的蔬果,回家后享受一天的宁静生活,傍晚时分则会在公园里锻炼。
与梅姐的闲聊中,我们了解到她在家中的时光也十分惬意。品茶、烹饪、种花养草,她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尽管有些人认为梅姐不合群,甚至担心她是否会因为孤独而出现问题,但事实上,梅姐的退休生活过得自在且美好。她认为,独处并非不合群,而是在独处中沉淀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静美,更是一种内心的享受。
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能完全成为自己。”这正是独处的魅力所在。在独处中,我们可以回归自己的内心,沉淀自己,修炼自己。这种独处的最大好处是,我们可以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不被他人的脸色所影响,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独处是生命最好的状态,它能让生命活得自在、坦然、淡然。在独处的岁月里,我们可以沉淀生命的静美,感悟生活的真谛。白落梅曾说:“独处并非颓废,而是为喧闹的生活寻找一个沉静的出口。”这正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虽然很多人认为喜欢独处的人一定很寂寞,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真正的寂寞会让人内心无所依赖,而孤独却是一个人独处时的享受。在孤独中,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这种看似寂寞的内心实际上是非常饱满的。我们能够享受到孤独的真正内涵,这才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余生里,我们要学会享受独处的繁华和积攒能量的动力。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那样只会让我们感到慌张和寂寞。只有真正懂得独处之美的人,才能在独处的岁月里让自己变得丰盈饱满。
正如苏轼所说:“人间有味是清欢。”独处就是一种清欢。虽然看似远离人群,但真正能够在独处中享受孤独的人,往往都是内心坚强、精神世界丰富、心胸豁达的人。她们不会为小事伤感,也不会被他人的言语所伤。
在独处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寂寞的,但只有自己才知道那种自由、轻松和快乐的感觉。在灵魂的深处与自己对话,我们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真正的奢侈不是拥有多少名牌和奢侈品而是能够掌控自己的内心世界随时关闭外界的喧嚣。
白落梅曾说:“一个人一本书一茶一帘梦有时寂寞也能叫人心动。”这便是独处的魅力所在它能在波澜不惊中带给我们生活的美好与感悟。退休后的余生越来越能体会到这种妙处早晨起来聆听一曲禅心之音在朝阳下打太极感受身心的愉悦;午后在暖阳下品茶读书享受独自的清欢时光。
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的清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清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的清欢。独处亦有清欢事人生不必尽相知。在自己独处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尽情地追求理想丰盈内心;无论遇到何种困惑我们也可以在独处中享受清欢自在韬光养晦为自己的未来沉淀自己。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这恰恰道出了独处的真谛生活不是为他人而活而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越是独处时内心越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