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境的浩瀚海洋中,我们或许很少遇到一成不变的场景或情节。存在一种引人深思的现象——重复性梦境。不少人曾多次体验过相似的梦境,如反复梦见自己的牙齿出现问题,飞翔或驾驶汽车时的自如感觉,以及那种匆匆忙忙追赶时间的感觉。这些梦境并不属于一次性消逝的梦魇,而是普遍存在的重复性体验。
哈佛医学院心理学讲师Deirdre Barrett博士指出,这类重复性梦境可能与个体的核心生活经历或性格特征紧密相连。当它们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两次或更多次时,便可称之为重复性梦境。这种梦境在儿童时期尤为常见,但也可能延续至成年。它们可能偶尔出现,也可能在数年之后再次出现。
每当我们被相同的梦境缠绕,或许是整个故事线重复上演,又或是只是某个场景与内心的焦虑相互呼应。本古里安大学的心理学家Nirit Soffer-Dudek博士认为,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重复性梦境的出现频率各有不同。不论其频率如何,这些梦境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含义。
门洛帕克睡眠医学专家Alex Dimitriu博士认为,重复的梦境可能是大脑传递某种信息的尝试。如果能够找出其背后的原因,或许就能够终止这种梦境。我们应当深思这些梦境所反映的担忧和恐惧,并尝试从中寻找积极的解释。
除了对未知的焦虑,重复性梦境还常常涉及社交的不安、与他人的比较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失败的恐惧等主题。例如,即使离开学校多年,梦到考试焦虑仍然普遍存在,这往往反映了对失败或权威评判的普遍担忧。牙齿脱落的梦境可能与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损失有关,代表着无助和绝望的情绪。
面对重复性梦境时,我们应自问这些梦中的元素代表什么意义,它们如何反映我们的恐惧和信念体系。我们也要考虑生活中的可能诱发因素。对于焦虑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容易遭遇重复性的噩梦。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则可能因病状而反复梦到溺水等场景。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如睡眠不足、晚间饮用咖啡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为了应对这些重复性梦境,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写作进行自我反思、尝试冥想放松、或在入睡前预设一个积极的梦境结局等。如果这些梦境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重复性梦境可能携带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信息。通过认识自我、反思其意义并努力进行积极的改变,我们或许能够揭开内心的谜团并终止这些重复的梦魇。梦境其实是我们与自我沟通的桥梁,透过不断的探索与成长,我们将能够更加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