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执行经营活动时,履行合同中的履约义务是至关重要的,这体现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的时刻。确认收入的时机便是在此发生。
取得商品控制权包含三个关键要素:
①客户需拥有现时,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②客户需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
③客户能够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 识别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是基本步骤之一。
- 接着是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 确定交易价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是必要的。
- 在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一) 合同的定义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订立的有法律约束力的义务协议,可以是以书面、口头或其他可验证的形式存在,如商业惯例或企业以往的习惯做法等。
(二) 合同变更的情况
案例一简述:
A公司与G公司签订了制造设备的合同,后续通过补充协议调整了设备的技术参数。截至调整后,A公司如何处理合同变更及其会计处理成为关键。
若合同变更后,拟提供的制造设备剩余服务与已提供服务不可明确区分,A公司应将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进行会计处理。与制造设备无关的非正常消耗成本不应计入用于计算履约进度的累计已发生成本。重新计算的履约进度应用于确定收入。
案例二背景:
A公司需就合同变更与注册会计师商讨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方案1的合同变更,应视为原合同终止及新合同订立,剩余的丙产品应在客户取得相关控制权时,按确定的单价和交付数量确认收入。对于方案2,合同变更应视为新增了可明确区分的商品,但未新增合同价款,因此需分摊交易价格至各项产品和确认收入。
案例三分析:
在案例三中,A公司与经销商的交易涉及合同变更,需注意合同变更是否导致可明确区分的商品及合同价款的变化。若变化后的合同价款不能反映新增商品的单独售价,则该部分不能作为单独合同处理,而应将原合同与变更后的合同合并处理。
为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企业应仔细分析每项合同的条款和条件,以及合同变更的影响。恰当的会计处理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够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
无论何种情况,企业都应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并妥善处理合同变更的会计问题。这需要企业具备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