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境界,心中只有自我,无法与他人分享,对分享的念头毫无意识。
第二层境界,虽然想到了与他人分享,但内心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期盼着被记住和回报。每一次分享都仿佛是一场心照不宣的交易,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感激。
真正的第三层境界,则是一种纯粹的、无欲无求的分享。它源自内心深处,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在这种境界中,分享的快乐不是来源于别人的回应,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没有杂念,没有期待,只有纯粹的分享。
《世说新语》中描绘了三种情感层次。其中,圣人们已经忘却情感,如老子、孔子、孟子等,他们对世事早已看淡,心境波澜不惊。就如庄子妻子离世,他却鼓盆而歌,认为这是妻子得以解脱的喜庆之事。庄子离世时,更是以天地为棺椁,星辰为珠玑,展现了何等的大气和豪迈。
相反,那些处于情感最低层次的人,尚在世俗的束缚中挣扎。他们对于情感和生活缺乏深入的思考,往往被情绪所左右,活得浑浑噩噩。这种现象在现代科学中被称为“达克效应”,即越无知的人越自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而那些处于中间位置的人,他们已经读过一些书,有了一定的觉醒。他们的情感丰富而饱满,能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当他们需要哭泣时,不会克制自己,会大声地哭出来;当他们需要欢笑时,也不会掩饰自己,会大声地笑出来。他们既不会像普通人那样,也未达到圣人的境界。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尽情享受生活带来的满足感。无论是品尝美食还是畅饮美酒,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也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坦荡的胸怀,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应追求那种无欲无求、纯粹的分享境界。在分享中寻找快乐,在生活里寻找满足。同时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