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常常描绘打通“任督二脉”即可实现武功大增的场景。
在中医理论中,任脉掌管血液,督脉掌管气,它们都是经络的主脉。尽管疏通经脉不一定能让我们成为武林高手,但它确实有助于改善体质、骨骼。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之后,尤其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通脉、防病养生的最佳时机。广州市中医医院综合同德门诊针灸科的主治医师郑婕介绍了几种有效的养生方法,包括督脉灸、温针灸、火针和穴位贴。
督脉灸,也被称为“长蛇灸”,是一种在督脉脊柱段施加的隔物灸法。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通过艾绒和温经散寒的中配合,可以阳气,起到大气的作用。其综合了经络、腧穴、物、艾灸的优势,具有温肾、行气破瘀、拔毒散结、驱寒利湿、通督止痛的功效。特别是在暑夏三伏天、冬季三九天这两个极端天气,是“督脉灸”的最佳时节,可以实现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效果。
温针灸则是一种在毫针后,在针尾加置艾柱点燃的方法。这种方法结合了与灸法的力量,通过持久刺激特定穴位,激发经气,达到补益气血、温经通络的效果。在三九这个特殊时节,选择不同的穴位温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火针相传由古代伏羲氏所创,由《黄帝内经》中的“九针”发展而来。它是一种将特殊针具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的外治技法,具有“温、通、补”的功效。火针的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在皮肤科、儿科、骨科治疗上有显著优势。
穴位贴则是在冬月时节,将特殊调配的物贴敷于特定穴位,使物持续刺激穴位,起到通经入络、温经散寒、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以上内容转载自羊城、金羊网、羊城派等媒体,若存在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版权的情况,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更正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