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红时节,年味记忆
小时候,每逢除夕之际,母亲的祭品中总少不了桔红糕。这种福建人熟悉的小糕点,带着浓厚的家乡味道。桔红糕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成为了安溪一带最为流行的年节小吃。
安溪的桔红糕制作技艺已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以前,每当节日或喜庆时,安溪的居民们都会亲手制作这种糯米为原料的小茶点。据说,这种糕点还与雍正皇帝有一段传说。当年,安溪遭遇大旱,当地的钦差陈万策将这种糕点带回,献给了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品尝后,对其赞不绝口,因此桔红糕的名声也因皇帝的喜爱而远扬。
桔红糕的制作原料简单,只有糯米粉、白糖和水,但它的口感却爽嫩、清甜、软香且富有弹性。因其晶莹透彻、柔软弹牙的特性,尤其受到我们兄弟姐妹的喜爱。
除了桔红糕,还有一些传统小吃也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比如早期人们常吃的“蔴穩”(或称蔴蓼),这种充满古早味的小点心,在60、70年代非常普遍。它的制作过程虽然不简单,但口感独特,外层酥脆,里面膨松,麦芽糖的香甜和芝麻的爽口让人回味无穷。
而在我的家乡,过年时还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年味食品——年糕。母亲在制作年糕时总是格外小心,我们会被支开,以免因童言无忌而影响年糕的形状。年糕祭祀过后,成为我们共同的小吃,象征着“步步高升”的意义。其色如玉,柔韧如筋,不仅口感滑韧,而且越嚼越有味。
除了这些传统小吃,还有一些久负盛名的节庆零食,如天公豆。天公豆是福建人祭拜“天公”的必备祭品,也是人们在祭拜仪式后款待客人的零食。虽然现在物资丰富,但这些传统的零食正在慢慢被人们遗忘。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食品正在逐渐消失。那些曾经熟悉的味道和记忆中的年味正在慢慢淡化。但每当吃到那些熟悉的传统小吃时,总会勾起我对儿时淳朴简单生活的美好回忆。那些传统小吃的味道虽然遥远却又如此熟悉,让人怀念不已。
碗粿、公豆... 这些熟悉的福建小吃名称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段故事和记忆。它们或许并不起眼,但却承载着老福建人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底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传统小吃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和怀旧之情。
作者亦彦是一位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人。她的作品多以农村和故乡为题材,通过对传统事物的描写和抒发对人生的美好寄望,展现了她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她的文字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热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逐渐消失的传统小吃和记忆中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