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教练式团队管理培训课程大纲,内容超过500字,涵盖了教练式管理的核心理念、技能和实践应用,旨在帮助管理者提升团队效能和个人成长。
---
教练式团队管理培训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引领与赋能——教练式团队管理实战
课程目标:
1. 理练式管理理念: 使学员深刻理练式管理的内涵、价值及其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树立以人为本、赋能成长的管理理念。
2. 掌握教练式沟通技能: 教授并练习核心教练式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有力提问、反馈与澄清等,提升深度沟通和有效引导的能力。
3. 提升团队赋能能力: 学习如何通过教练式方法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提升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4. 应用教练式管理实践: 掌握在不同情境下(如绩效提升、目标设定、职业发展、冲突解决等)应用教练式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团队绩效。
5. 促进个人与团队成长: 培养教练式领导者,营造积极、支持性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成员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
课程对象:
各级中层管理者
人力资源专业人士(HRBP)
培训经理/培训师
希望提升领导力、赋能团队的职场人士
课程时长: 建议2-3天(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模块深度和练习时间)
课程形式: 讲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战练习、工具应用、个人反思相结合
课程大纲详情:
模块一:导论——认识教练式管理 (约3小时)
1.1 课程开场与目标设定
欢迎与破冰活动
课程目标与议程介绍
学员期望与分享
1.2 什么是教练式管理?
教练式管理的定义与核心理念(赋能、成长、责任)
教练式管理与传统命令控制式管理的对比
教练式管理的价值与意义(对个人、团队、)
1.3 教练式管理者的角色与心态
教练式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引导者、赋能者、伙伴
核心心态:好奇心、尊重、信任、不评判、赋能导向
1.4 教练式管理的常见误区
区分教练与指导、咨询、培训、说教
避免给建议,聚焦于激发思考
[练习]: “我的管理挑战”分享与初步思考
模块二:教练式沟通的核心技能 (约6小时)
2.1 积极倾听——深度理解的艺术
积极倾听的要素:专注、共情、非语言倾听
倾听的障碍与克服方法
[练习]: 积极倾听练习(配对分享)
2.2 有力提问——开启思考的钥匙
提问的原则:开放式、探索性、引导性、非引导性
不同类型问题的运用(澄清、探索、可能性、战略、澄清感受等)
区分“对事”与“对人”的提问
[练习]: 有力提问句式模仿与练习
2.3 清晰反馈与澄清——确保理解一致
给予反馈的原则:具体、及时、基于行为、关注成长
接受反馈的心态与技巧
[练习]: 给予与接受反馈的角色扮演
2.4 区分与回应——保持教练状态
识别自己的思维模式(MMPI模型:Mentor, Manager, Parent, Coach)
在管理情境中练习“暂停”与“切换”到教练状态
[练习]: “情境区分”练习与讨论
模块三:教练式管理的实践应用 (约6小时)
3.1 教练式对话流程
教练式对话的五个阶段:建立连接、澄清目标/现状、探索可能性、制定行动计划、支持执行
每个阶段的关键要点与常用技巧
3.2 教练式团队会议
如何运用教练技巧引导团队讨论,激发集体智慧
处理团队冲突、异议的教练式方法
[练习]: 模拟一次教练式团队会议(小组练习)
3.3 应对具体管理挑战——教练式方法
绩效提升: 如何通过教练对话帮助员工识别差距、找到解决方案
目标设定: 引导员工设定清晰、可衡量的个人与团队目标
职业发展: 探索员工潜力,支持其职业规划与成长
创新与问题解决: 激发团队创造性思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变革管理: 引导团队适应变化,管理变革过程中的情绪与阻力
[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 针对上述挑战进行场景模拟
3.4 教练式授权与辅导
如何通过教练式授权,提升员工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将日常辅导融入教练式管理实践
模块四:教练式团队建设与评估 (约3小时)
4.1 营造教练式团队文化
领导者的示范作用
建立信任、开放、支持性的团队氛围
鼓励团队成员间互相教练
4.2 教练式管理者的自我发展
自我觉察的重要性(情绪、盲点)
持续学习与反思
4.3 评估教练式管理的效果
如何衡量个人与团队的成长
收集反馈与持续改进
关键知识点与技能梳理
5.2 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学员分享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教练式管理
设定后续实践目标与挑战
5.3 问答与收尾
解答疑问,课程评估
课程准备:
学员准备:提前思考个人管理中的挑战与期望。
讲师准备:设计互动环节、案例、练习材料,准备白板或投影设备。
公司支持:鼓励学员在后续工作中实践所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