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和祖先而设立的。在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1.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时细雨纷纷的景象,以及人们在路上行走时的哀愁。诗人通过询问酒家的位置,引出了杏花村这一地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
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
遥听弦管暗看花。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节夜晚的美丽景色,诗人独自漫步在回廊上,听到远处传来的弦管声,看到盛开的花朵。诗中的“独绕回廊行复歇”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庭院中徘徊的情景,而“遥听弦管暗看花”则展现了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的心情。
3.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时寒食节的风俗,即禁火三天,吃冷食。诗人以春城的飞花、御柳的斜垂为背景,描绘了皇宫中传递蜡烛的场景,以及烟雾飘散到贵族家中的情景。诗中的“五侯家”指的是之家,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羡慕之情。
这些古诗都是关于清明节的,适合三年级下册的学生阅读。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可以了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