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出自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子张》。原文是:“子曰:‘教之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虽多,亦奚以为?’曰:‘时使则可,多言何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学之道贵在专注和专一。孔子在这里强调了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做到公正无私、严于律己,那么即使他教导学生如何去做事,学生也不会真心接受。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引导学生,那么即使他们不多言,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模仿和遵循。
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乃至世界许多的教育体系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以身作则、注重师德师风的教育理念。例如,的古代书院教育、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西方的绅士风度等,都是以教师的榜样作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孔子的“教之道贵以专”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