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人眼中,非标自动化设备或许是一项高大上的产业,似乎蕴含巨大的利润潜力。只有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这个行业的艰辛。作为一名非标设计师,我与众多非标自动化工程师及自动化公司有过深入的交流,我观察到,经营非标自动化公司的老板们其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个行业的利润状况不容乐观。非标自动化设计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对工程师的要求极高。尽管这些工程师的薪资水平较高,但非标设备的制造利润并不高。设备制造完成后,需要经历漫长的调试整改阶段,这个过程耗费的成本和精力极大,甚至可能耗尽整个项目的利润。一旦调试完成,由于订单量不大,所能获得的利润非常有限。低利润导致公司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工程师,也无法采用高质量的零部件,进而造成设备问题增多,调试成本上升,利润进一步下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旦项目失败或产品退货,公司可能陷入严重的困境,甚至破产。
这个行业对工程师的技术依赖性很强。有能力且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若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带着技术和资源离开。非标自动化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经验的积累、方案设计和调试等关键环节的掌握。这些知识和资源更多地与工程师个人紧密相关,而非公司。当工程师离开时,他们会带走这些关键资源,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技术的积累也是一大挑战。非标自动化设计需要不断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是在一次次的设计、调试、失败中逐渐获得的。这些经验属于直接参与的工程师和调试人员,而非公司。即使工程师将设计图纸交给公司,或调试人员留下调试步骤,一旦这些关键人员离职,公司仍无法顺利复制出相同的设备。技术的可复制性较低,不像批量设备那样可以通过完整的设计、调试和工艺资料按部就班地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