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行为心理学,其解释可谓相当直白:
不深入研究你内心的独白,只关心你实际操作了什么!
行为心理学颇具务实精神。它认为,心理学不该试图探寻你那隐秘的“潜意识”或“内心戏”,而应专注于可见、手可触碰的行为与反应。
简而言之,行为心理学要告诉我们:
人为何会作出特定行为?
人的行为如何被其所处环境及过往经历所影响?
如何通过调整环境来改变人的行为?
行为心理学的两位杰出代表——华生与斯金纳
一、华生(John B. Watson)——行为心理学的先驱
华生同志,作为行为心理学的先驱,其观点直白且有力:
华生在1913年的《行为者眼中的心理学》中提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将他们塑造成任何我期望的类型的人。”这句话意味着,华生认为:
人的性格、能力乃至情绪反应,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
通过刺激(即环境)与反应(即行为)之间的训练,人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行为。
华生最著名的实验是“小艾伯特实验”:
他选取了一个名叫艾伯特的小婴儿,原本小婴儿并不怕老鼠。通过每次在婴儿看到老鼠时制造巨大的噪音来吓唬他,后来小婴儿一看到老鼠(即使不再制造噪音)也会感到恐惧大哭。这个实验表明,人的恐惧、喜好以及其他情绪反应都是可以通过条件化(即训练)而来的。
二、斯金纳(B.F. Skinner)——强化理论的倡导者
斯金纳在行为心理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强化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行为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该行为之后是否获得奖励或受到惩罚。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当学生考取了100分,家长可能给予其美食、赞扬等奖励,这会导致学生下次继续努力学习;反之,如果学生未完成作业,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与惩罚,促使其下次老实完成作业。这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起作用。
斯金纳最经典的实验是“斯金纳箱”:
将一只鸽子放入箱子内,如果鸽子做出了特定的动作(如转圈或点头),就会获得食物作为奖励。久而久之,当鸽子感到饥饿时,会自动重复这些动作以获取食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想培养新习惯,应及时给予自己奖励;若想改掉坏习惯,应适度给予自己惩罚。
行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及价值
或许你会认为这听起来像是在训练宠物,但实际上,行为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中,老师常通过给予学生小奖励(如小红花、积分卡)来强化良好的行为。
在职场中,老板会为表现优秀的员工发放奖金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在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如果想坚持运动,可以每次运动后奖励自己看一集喜欢的电视剧,这样久而久之就更容易坚持下来。
总结一下行为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通过改变环境、调整强化机制,就可以改变人的行为。”理解并运用这一思想,或许能让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好啦,关于行为心理学的讲解就到这里啦!希望你能通过这些内容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心理学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