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西瓜为什么被禁种

2025-04-2012:58:08创业资讯

在风沙之中也能硕果累累,那便是“沙漠之宝”——硒砂瓜的传奇。在西北的宁夏、甘肃等地,当地农民巧妙地利用了“压砂”技术,成功地在昔日荒芜的沙地上种出了个大味甜的西瓜。

硒砂瓜的生命力极强,被誉为“戈壁西瓜”、“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这片被压砂技术改造过的沙地,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被赞誉为“沙漠宝地”。

“压砂”技术是西北地区的独创旱作模式。它是在的沙地上铺上一层厚度为10~15公分的碎石砂砾。这些砂砾不仅能够有效阻挡强光照射,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还具有显著的保水作用和增温、保墒的效果。

得益于西北地区的长日照、丰富的光热资源和较大的昼夜温差,硒砂瓜的种植得以蓬展。每年4月中旬定植的硒砂瓜,每亩可栽800~1000株,到了7月中旬便陆续上市,亩产可达3000~5000斤,经济效益显著。

宁夏的中卫市沙坡头区的硒砂瓜尤为出名。这里的西瓜在施肥、灌溉得当的情况下,个头硕大、汁水丰富、糖度高,且富含维生素、葡萄糖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深受上海、杭州等地消费者的喜爱。

不可否认的是,百万亩的硒砂瓜确实带动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成为中卫市沙坡头区等地农民的“财富密码”。至2019年,中卫市的西沙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1万公顷,总产量高达180万吨,每年营收20多。

在持续种植硒砂瓜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长时间连续耕作导致压砂地肥力下降、土质退化,病虫害问题也愈发严重。为了追求产量,部分农民过度开采砂石、大肆垦殖,进一步了脆弱的生态系统。硒砂瓜作为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其生长期需要额外补灌三次,这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宁夏中卫市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部分老化的压砂地开始有序退出硒砂瓜种植,改种金银花等经济作物。也在推动压砂地退耕生态修复的进程,这可能意味着硒砂瓜的种植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转型。

尽管如此,硒砂瓜的未来仍充满挑战。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寻找减少对沙地影响的方法,如适当轮作、合理套种、寻找替代品种等。对于老化砂地,应以生态修复为主,加强保护,避免过度消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我们更应兼顾生态效益。对于硒砂瓜的种植,更合理的方式或许是在金银花、沙棘等替代品种上寻找出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对于硒砂瓜的生态危害和转型方式,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