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早上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之光。今天一早我就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则令人深思的观点,居然有专家说"孩子的自律问题源于家长的溺爱"!这话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记得十年前我也曾被类似的育儿观念所困惑,如今我要坦诚地说:期待孩子自觉,还不如自己多花点心思去引导和教育!(大家都有所体会吧)
先来谈谈一个让人心疼的事实:你们见过天生的学霸吗?就是那种不用父母操心,每门功课都拿满分的神童?我在家长圈混了这么多年,说实话,这样的传说级人物,我比尼斯湖水怪还要难以置信!反观隔壁的王大爷家那对双胞胎,每天都被他们的父亲督促着早起锻炼、背诵单词,结果去年双双被保送进了重点中学,这才是真正的现实写照!
【一、自觉并非预设程序,而是持续升级的系统】
《孙子兵法》的开场白就说了,“兵者,国之大事”,但养育孩子比打仗还要难上几分!过去那些私塾先生手持戒尺,现在却有些家长捧着《爱与自由》当作圣经。我表妹去年尝试了"放养教育",结果她家的孩子竟然把期末考试的试卷折成了纸飞机——而且是用有“家长签字”的那一页折的!
记得著名钢琴大师帕尔曼曾说:“我前十年练琴都是被父母按在琴凳上的。”这话让我深有感触。我家小孩浩源六岁时学琴,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一场智勇较量。有一次我把他的游戏机藏在了微波炉里(别学我)。如今这孩子却能主动加练《梁祝》,上个月在校庆演出中还拿了奖!
【二、你家是成长的温室还是双标现场?】
昨天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李姐家的孩子沉迷手游,结果被发现他爸爸的荣耀段位比儿子还高!这种魔幻现实让我想到了一个比喻——就像烧烤摊老板劝顾客要养生一样,虽然听起来很荒诞,但却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请大家良心自问:当你们要求孩子九点睡觉时,自己是否也在熬夜刷短视频或看直播?
我婆婆曾说过一句话特别经典:“厨房热气腾腾,书房自然书声琅琅。”这句话很有科学依据!脑科学研究显示,如果家长每天固定时间读书,孩子的大脑会形成“学习反射弧”。我前阵子去学霸小林家学习经验,发现他们家把电视柜改成了图书馆,茶几上总是摆着围棋盘!
【三、教育不是盲盒游戏,而是养成类游戏】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教育刺客”,指的是那些突然给孩子出难题的家长。比如初二的突然想退学当网红,这其实是有预警的,因为她妈妈天天直播带货,孩子早就把手机当成了亲妈。这就像在KTV教孩子唱京剧一样,想要成才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有个闺蜜是重点中学的班,她有个绝招:把作业设计成游戏关卡。比如背完《出师表》就能解锁周末的露营活动,数学月考进步10分就能兑换游戏时间。结果她班上的平均分上学期了15分!这招正好符合“可塑性理论”,把多巴胺和知识获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四、点燃内驱力的三宝】
1. 梦想可视化:比如带浩源参观航天城后,他的房间里就贴满了火箭海报;
2. 成就反馈链:使用成长记录仪APP来记录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
3. 危机模拟器:定期举办“家庭生存挑战赛”来激发孩子的危机意识。
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浩源为了准备物理竞赛,居然主动卸载了游戏!我问他为什么,这小子回答说“我要造真的电磁炮”!看这架势,当学习变成了通关的必备道具时哪个孩子不上心呢?
【五、实战手册:教育降维打击】
实行时间管理:制定家庭版的"番茄钟工作法";打造无干扰的学习环境;邀请各行各业的大咖来家聚餐开阔孩子视野;利用游戏如《我的世界》教授立体几何知识。举个例子来说吧:去年暑假我带浩源去参加考古夏令营活动后他就把《通史》当作故事书来看了并且他还研究出本地明代城墙的建造细节呢!最后我要说一句实话啊别总是听信那些说要“静待花开”的鬼话啊真正的园丁都懂得没有施肥除草修剪病虫害就等着看杂草丛生吧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做个有心计的家长把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