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寒露临,晨曦赏菊黄
千家万户中,叶随风摇落。
天边雁阵过,阳光伴南飞。
今日时分至,寒露悄入秋。
露珠已转寒,即将化为霜。
自此告别秋高气爽的日子,
风变得萧索寒冷,夜渐长。
到了季节残缺之时,血染残秋。
这是二十四个节气里,初露寒意的那一个。
天际间已感微凉,即将过渡到寒冷。
秋意愈发浓厚,不知你处是否已变冷?
在古人的眼中,寒露的标志性物候有三。
一候鸿雁归,南飞至宾客之地。
白露时节开始南飞的大雁,此时为最后一批。
二候雀入海,化为蛤蜊之形。
深秋时节难觅飞雀踪影,海边蛤蜊多与雀相似。
三候菊花开,阴气滋生而出。
此为秋天最富标志的花卉,为寒露晚秋所独有的花卉。
随着寒露的降临,万物变得肃杀。
草木昔日荣华滋硕之时已成往事。
因此深秋又被称为“寂寥之秋”。
夜晚的温度也急剧下降,此时不宜再“秋冻”。
反需特别留意保暖工作。
九月为菊月,菊为其时最具象征性的花卉。
遍地可见它的影子,人们多喜欢登高赏菊。
秋风凄冷之中,人们易触景生情。
袅袅凉风起,凄凄寒露滴。兰衰花败现,荷破叶仍青。
白居易的《寒露秋风》便描绘了此等场景。
秋色短暂却让人倍感哀伤,正如唐代诗人所写。
古木苍苔的衰落,行旅之人情感倍增。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风入蒹葭之时,秋色深动人心。而那寒露如露珠滑落,凝结于枝头不可承受之重。柳宗元亦咏之如诗中景致。新亭俯视朱槛开,嘉木盛放芙蓉来。清香随风远播去,寒露浓厚似显露真情。
此情此景之中,亦可见生命之坚韧与顽强。
尽管是秋天中的秋天,落英满地鸿雁南迁,但生命并未因此凋谢而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而已。在肃杀的秋日里虽有“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的哀婉之声却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之境。秋风正好让我们不急不躁步履不停奔赴下一个远方! 正如那古人所说“岁月静好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此刻让我们将思绪抛却心怀淡然拥抱这个深秋的时刻吧! 这就是寒露的魅力所在之处也正是我们应当珍惜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