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群山之巅,北京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月5日这天,一段感人的故事在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展开。那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滑降男子站姿项目比赛,选手们的身姿都像雄鹰展翅飞翔,追求的不仅仅是最快的速度,更是对自我的超越。
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处,27岁的孙鸿胜站立在起点,面对着垂直落差达600余米的“雪飞燕”赛道,他深吸一口气,信心满满地大喊:“只要我能滑下去,我就胜利了!”他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孙鸿胜,一个与众不同的滑雪者。他缺失双臂,无法借助雪杖来保持平衡。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灵活地在陡峭的赛道上穿梭。他的每一个曲线都像是在向世界展示他的坚韧和毅力。当他帅气地冲过终点时,现场的气氛从紧张瞬间转为热烈的掌声。1分28秒的时间里,他完成了比赛,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
“那就让我们再聊聊吧!”赛后接受采访时,孙鸿胜表现得十分豪爽大方。尽管他的目标是“滑下去就行”,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比赛中,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无法用雪杖滑行、难以用身体压住雪道等。但他从未放弃过,而是将困难化作动力,不断训练自己。
孙鸿胜小时候因高压失去了双臂,但他的意志却比任何人都要坚强。他在训练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力量和平衡感,用瑜伽球和平衡球来训练自己。尽管在比赛中经常被侧风吹出赛道、撞上防护网,但他从不退缩。他笑着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他的努力和坚持也给了教练们很大的挑战和启发。
教练们为了帮助孙鸿胜找到更好的身体感觉,不断尝试新的训练方法。他们用一两公斤的球在孙鸿胜的肩膀上敲打,让他体会回转项目的触感。孙鸿胜也表示:“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选手像我一样参加比赛,大家共同提高。”
孙鸿胜在冬残奥会上的表现不仅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力量和勇气。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去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他的坚韧和毅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