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板在我们社群里经常分享他的开店心得,他是米粉店潘老板的学员。如今,他在大学食堂里经营着一间米粉摊位,生意做得相当不错,日营业额超过两千元,一个月的盈利也有两万多。对他这个首次创业的人来说,这个成绩实在是值得肯定。
这位老板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思考和总结经验,并且愿意在社群里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正因如此,他的进步非常迅速。尽管他才开店不到一年,但我相信他的开店认知绝对已经不逊色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店主了。
接下来,我打算花些时间梳理一下他的开店历程,借此让大家不仅能收获实用的开店经验,还能感受到来自他身上那股源源不断的成长能量。
下面是他最近的一些分享,看看他是如何将一个店铺做起来的,遇到困难时又是如何应对的。
最近,我参观了三所不同的学校,了解了八家餐厅的经营情况。通过对比,发现升达学院的餐厅经营难度最大。其他学校的餐饮区一般只有两三家餐厅,且生活区相对集中。而升达的校园呈长条状,各个生活区分散,每个餐厅的辐射范围有限。尽管学校的总人数较多,但每家餐厅的实际客流量却受到很大制约。
虽然升达校园的餐厅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对学生来说是方便的,但对商户而言,这无疑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每家餐厅所能覆盖的客流量有限,学生流动的频率较低。你会发现,每到新学期,升达的餐厅就会不断开设新的档口,这种现象从商家的流失情况中就能看出端倪。
这真的是坏事吗?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是件好事。如果我住在建工区,吃饭却得跑到文萃去,光是想想就觉得累,这种事学生肯定不会喜欢。从这个角度来看,餐厅多,虽然竞争激烈,却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方便他们就餐。
作为商家,我清楚地感受到升达餐厅的经营压力。面对这个困境,我可以选择逃避,归咎于学校环境的客观因素,认为生意难做是因为外部条件不好。但我也可以选择正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逃避问题简单,因为不需要付出努力思考对策,但问题依旧存在,生意不会因此变好。而面对问题则需要不断思考、调整策略,付出的精力更多,结果也不一定能马上见效,但一旦成功,收获却是长远的。我选择了后者。
我需要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生意难做的症结所在。我们餐厅的营业时间分为中午和晚上两个时段。中午时段的营业额占比较大,但由于餐厅的客流有限,中午的销售额很难再有太大的提升空间。于是,我发现,要提高营业额,必须要把重心放在外卖和晚餐上,并通过社交平台如抖音来吸引更多顾客。
为了拓展外卖渠道,我开始频繁发布抖音内容,每天发布三到五条。我以前没做过外卖,所以对规则不熟悉。于是,我在暑假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专门研究外卖平台,学习外卖运营的技巧。我通宵达旦地看外卖博主的分享,还翻阅了美团和饿了么的官方书籍,以及许多零散的公众号文章。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看到了成效。堂食顾客中时常有人表示是通过抖音看到我们店铺的,而美团的单量也从最初的十几单,逐渐增长到三十几单,再到五十单。
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学校突然通知停止美团和饿了么的外卖服务。这个决定让我有些无力,也十分懊恼。那段时间,我常常向朋友和同行抱怨学校的决定。身边有个商家曾告诉我,单量高是因为做了活动,而如果他们也做活动,单量也会差不多。
他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也清楚,他做活动的成本和我做活动的方式完全不同。我当时对平台的规则非常了解,活动设计得极具针对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我还在优化出餐流程,例如降低凉水的温度、避免汤粉混合,改良包装材料等,所有这些细节都让我对活动的效果充满信心。当他这么说的时候,我并不完全认同。
美团暂停后,我没有放弃,决定继续拓展外卖业务。既然美团不行,我就尝试了“俺来也”平台。我开始在朋友圈频繁分享我们店铺的二维码,并开展一些小活动,虽然最初效果并不明显,但我没有气馁。随着我对外卖服务的不断优化,订单量逐渐上升,从最初的十几单,到后来稳定在30单、50单,甚至创下了70单的新高。最近,我的订单量又突破了90单,达到了历史新高。
我还进行了其他一些调整,比如提升晚餐的服务质量,虽然这部分内容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回到开头提到的三所学校的对比,虽然我在升达的餐厅营业额在所有同类餐厅中名列前茅,但如果放到其他学校的餐厅中,这样的业绩其实并不算突出。在其他学校,很多餐厅能够通过线下自然流量获得较高的堂食销售额,而我却需要依赖频繁的线上推广、社交平台运营和外卖服务,才能达到类似的销售水平。
那么,我是否应该抱怨现状呢?其实不必,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相反,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这条艰难的创业路上,我学到了很多经营管理的方法,也对开店这件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选址。之前,我一直认为,选择人流多的地方就能吸引更多顾客,因此选择了升达这样的人流密集区。现在我意识到,人流并不等于客流。即使周围有大量人群,如果他们不经过你店前,那也并无实质性的帮助。选址时要选一个“点”而非“面”,一个固定的、能有效覆盖潜在顾客的地点,这让我对选址有了全新的认知。
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外部环境固然会影响经营结果,但更重要的还是商家如何应对和调整。无论结果如何,最终承担责任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