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意思

2025-04-1723:47:23创业资讯1

昔日提到“柳”字之诗时,我曾引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此句源自《诗经·小雅·采薇》。诗中前三节首句依次为“采薇采薇,薇亦初露头角”、“采薇采薇,薇渐如丝”、“采薇采薇,薇已刚硬如骨”。

“薇”是一种野菜,又被称为“大巢菜”、“野豌豆”。其中,“作”字描述的是薇菜初生,嫩尖初露的情景;“柔”字则描绘了薇菜生长中的状态,枝叶随风摇曳的样子;“刚”则指薇菜逐渐失水,茎条变得坚硬老化的过程。整首诗描绘了长期戍边战士退役还乡时,怀念过去,思念家园,情感交织的场景。

在《诗经》中,“采薇”原意只是采摘薇菜的动作。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采薇”的另一种含义。《史记·伯夷列传》记载: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三个儿子在继承权问题上互相谦让。最终老二继承了,而老大和老三则选择投奔西伯侯姬昌。他们到达后得知姬昌已故,其子姬发(即武王)正准备攻打商纣。两人试图劝阻却未果,最终隐居首阳山。他们只吃薇菜来充饥,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气节,最终饿死。他们在临终前还留下了一首歌:“登西山之巅,采其薇之香。以更替不知何其非。”这首歌表达的是他们对于坚持气节、隐居山野的信念。

唐代王绩在《野望》中写道:“环顾四周无人识,唯有长歌怀采薇。”他在诗中表达了寂寞惆怅之情,并向往着像伯夷、叔齐那样隐居采薇的生活。唐代白居易在《出山吟》中写道:“清晨吟咏游仙诗,傍晚歌唱采薇曲。”这描绘了他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北宋黄庭坚在《放言十首》中描述:“清江之畔放声歌,南山脚下采野菜。”这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南宋辛弃疾在《鹧鸪天•有感》中提到:“谁知道孤竹国的伯夷和叔齐,正在空寂的山中唱着采薇的歌曲。”这句话体现了人生追求的多样性。而南宋赵蕃在《偶成》中写道:“倚楼看镜徒增叹,散发采薇真是清。”这表达了他对避世隐居生活的向往。

通过这些诗句和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采薇”不仅是一种采摘野菜的动作,更成为了一种象征清风亮节、隐居山野的象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生活方式,这些都在他们各自的“采薇”故事中得到了体现。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