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感受旋律的魅力及与同伴共同参与的快乐。
2. 通过欣赏歌曲“悦耳歌唱”,尝试辨别歌曲中音量的高低变化,并能运用肢体动作和相应乐器展现歌曲中角色声音的动态。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及表现力。
活动准备:
与歌曲内容相关的视觉图片、歌曲的音频文件、多种小型乐器。
活动过程:
一、听歌识曲,寻找角色。
1. 导入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幼儿讨论并分享歌曲现的角色及其发出的声音,教师将找到的角色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说:“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仔细听,看看歌中都有哪些角色在歌唱!”
二、分辨声音,归类角色。
1. 播放歌曲,让幼儿注意听辨角色唱歌声音的大小。
2. 幼儿根据声音大小将角色进行归类,并讨论为何这样归类。
教师说:“在这首歌曲中,有些角色唱歌的声音较大,而有些则较小。请你们帮忙找找看,谁的声音大?谁的声音小?”
三、探索节奏,感受旋律。
1. 分析各角色的唱歌节奏,如小狗唱了几声,小猫唱了几下等。
2. 引导幼儿用拍手、拍打身体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
教师说:“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在大声唱歌的部分里,小狗是如何唱出它的节奏的?”
四、分组表现,互动对唱。
1. 幼儿分组,用动作和声音表现角色大声和小声地唱歌。
2. 鼓励幼儿之间相互配合,以互动的形式进行对唱。
五、乐器演奏,共同表现。
1. 通过听声音猜乐器的方式,激发幼儿对乐器的兴趣。
2. 引导幼儿探索用乐器表现声音的强弱。
3. 集体合作用乐器为歌曲“悦耳歌唱”伴奏。
教师说:“现在让我们用小乐器一起来为这首歌曲伴奏吧。”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展现了对音乐活动的热情。他们认真倾听歌曲,注意力集中,能够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中的角色。这得益于我们之前充足的经验铺垫以及直观的图片展示。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增强了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开展此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及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