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关于竹子的诗

2025-04-1816:51:44创业资讯

在夏日热烈的季节,食文化尤其丰富多彩。谈到夏至美食,各地区都少不了独特的面食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其中“面”字的谐音寓意着“绵”,代表着福泽绵长的寓意。

夏至的传统面食

白居易的诗句里藏有关于夏至的记忆。在他的《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中,不难寻得对夏至面的描写。白居易写到:“思及苏州时光,常忆夏至宴。”他回忆起在苏州的日子,那些熟悉的夏至聚会。

在另一首著名的《忆江南三首》中,白居易描述了他对江南的怀念,其中提到了杭州和苏州的美景。而在苏州的回忆中,虽然未详述美食,但他随后补充了夏至时节的特色美食,令人口水直流。那便是竹筒装的筒粽,和脆嫩鲜香的烤子鹅。

竹筒饭与烤子鹅

烤子鹅的香脆鲜美是夏日里的一道佳肴,尽管苏州的烤子鹅尚未尝试,但现今的烤鹅仍颇受欢迎。而在中医的理论中,鹅肉也有其益处,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之效。某些地方也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说法。

至于竹筒装的筒粽,则是夏至时节的另一道特色美食。它用嫩竹子装入密封烤熟的米制成。据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记载,古代粽子不仅在端午节食用,也在夏至时节享用。这种泛着嫩竹清香的筒粽,不仅在白居易的回忆现,还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小山村里流传着制作方法。

时间的传承与美食的魅力

从古代至今,我们的文化、习俗、食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虽然我们看到的月亮已不再是古时的那同一轮明月,但我们的认知中却有从古至今代代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们所食所住所用,有的曾出现在古人的生活中,如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世界里——这是我们文化的传承。

再回过头来看白居易的夏至全诗,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夏天的气息。从夏至的面食到竹筒饭、再到烤子鹅,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

附白居易夏至全诗: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回忆苏州的日子,常常念及夏至筵。

粽子的清香和嫩竹般的筒装米饭、鲜脆的烤子鹅摆在眼前。

水乡之地多见亭台楼榭、吴地的风俗喜好管弦之声。

每家每户都备有美酒、行船渡河成为常事。

现在虽与朋友交印退位、帷幕轻启之前的我虽然改变,但这份乡愁依然如初。

洛阳的小麦秋月、江南的梅雨季节各有特色。

回首望去,那云端的楼上已过去十三年了……

这些美食与诗歌共同编织了我们对夏天的记忆与情感。无论是古人的诗句还是现代的美食文化,都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夏天、关于传承的故事。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