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风情与现代艺术的交融之旅
在琉璃厂附近,沿着大安澜营胡同深入院落深处,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展已经举办了许久。去年底,安澜古韵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将腾退公房改建为咖啡馆和艺术空间,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游览,也为本地居民的日常增添了艺术气息。
记者近日走访了大安澜营胡同所在的大栅栏区域,发现杨梅竹斜街上的DIY非遗手工工坊和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同样人潮涌动。各类艺术空间的涌现,为古都的胡同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合院里的艺术展览
周日的早晨,阳光洒落在安澜古韵艺术中心的老四合院内,正有20多名外国游客对院中的一砖一瓦充满好奇。进入屋内,满墙的敦煌和克孜尔壁画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场石窟壁画艺术展正在这里举行。
墙面上,几组原样复刻的壁画十分引人注目。策展人吴雁介绍道:“这些壁画来自敦煌莫高窟,是艺术家们在洞窟里临绘完成的。还有新疆克孜尔壁画,虽然损毁严重,但艺术家们依然进行了复刻。”这样的展览让游客们思考起这些被损毁的壁画的共同特点。
其中一位外国游客表示,他来已有半年多,游览了足够的景点后,这次特意跟团来胡同里感受北京的老城韵味。
微更新的艺术空间策划人梁爽向记者展示了当时的照片,展示了一个破败、年久失修、墙面斑驳的院落。而如今,经过腾退公房的改造,艺术空间设于院落最深处,前面是咖啡馆,两侧厢房则开设了茶室和艺术普及课堂,游客和居民都可以体验古法泥板画、书法等项目。
胡同艺术空间的热潮
大安澜营胡同所在的大栅栏区域,有着多条充满“艺术范儿”的胡同。杨梅竹斜街近年来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热门打卡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此扎根数十年。随着国潮和非遗受到关注,他们的店铺也逐渐热闹起来。
与此新的非遗项目体验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杨梅竹斜街的一家掐丝珐琅手工体验店内,许多大学生和游客在此体验老北京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
新成立前,杨梅竹斜街是有名的书局一条街。如今,这条不足500米的胡同里,汇聚了近40家咖啡馆、酒吧和10多家手工坊,重新焕发出商业和艺术活力。
铁树斜街的文化碰撞
距离杨梅竹斜街不远的铁树斜街,与大安澜营胡同平行,这里同样吸引着众多年轻人。街面上,“93号院博物馆”展示着非遗文化,定期举行的学术沙龙围绕传统文化的展开,让参与者收获满满。
老城与新业态的融合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些扎根于胡同的艺术空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街区融合共生。新老业态交织,为老城生活带来了新的场景。
白领小李喜欢老北京胡同的生活氛围,今年春天搬进了这处四合院。她与在这座院子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夫妻成了好朋友,一同享受着这里的慢节奏生活。
平日里,中外游客也会来到这些院落参观,使得这里成为了胡同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近年来,北京的城市更新成果逐步显现,“艺术范儿”的胡同院落成为了融合老城区市井生活与潮流文化空间的示范样板。这种融合让胡同漫游更加韵味悠长。(记者 杨天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