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故宫摹印传人沈伟先生离世,享年仅55岁。沈先生在摹印技艺上潜心钻研30余年,其技艺之精湛令人叹服。他的离世不仅令我们感到惋惜,更让人担忧他的摹印绝活可能因此失传。
几年前,我有幸拜访了沈伟先生,至今仍清晰记得他温和的笑容和儒雅的气质。那时,故宫文物医院尚未建成,而沈伟先生就在那座昔日的“冷宫”中工作,他在那里用他独特的方式与文物对话。
沈伟先生的工作环境充满趣味,他的工作场所不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生活的延伸。他热爱生活,喜欢在院子里种花种菜,养鸟养鱼。他关心每一个葫芦的成长,用心雕刻成工艺品。他甚至在红色的宫墙根儿下种过西红柿和玉米,像一位骄傲的农民一样在玉米前拍照。
沈伟先生的工作——摹印,是一项需要专心和吃力的工作。他不但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博览群书的修养,还需要广临秦汉古印,钻研各流派所在,熟练掌握各种手法。他说,摹印不但要形似,更重要的是要模仿出那种神韵,做到神似才算是把这个活完成了。
沈伟先生从磨石头、磨锯、磨刀开始他的学徒生涯,学习篆刻技法,历时五年才正式出师。出师后,他又用了30多年的时间深入研究古印,对不同的印风、时代特点都有了准确的把握。他的摹印技艺,尤其是那最后的盖章,更是绝活中的绝活,全靠一代代师徒间的口传心授。
如今沈伟先生已逝,让人最为担忧的是他的摹印绝活可能无人继承。沈伟先生曾谈及自己的苦恼:故宫的下一代摹印传人何在?这种注定一生寂寞的事业,需要痴迷和热爱才能坚持。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有多少年轻人愿意选择这种生活呢?
沈伟先生曾寄望于收徒继承他的摹印技艺,但现实中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传人。即使找到了,这短短几年的工夫也无到他那一身绝学。这种传统工艺的口传心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也许,这将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我们仍抱有一丝希望。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个年轻的灵魂被沈伟先生的匠心所吸引,愿意踏入这个门,承担起坚守和传承的重任。让我们为沈伟先生默哀,也为他的绝学技艺祈祷,希望在未来能找到合适的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