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时光中,语文课堂总是离不开刘禹锡的《寄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你是否对其中颔联的两句“回忆往事,徒然吟咏闻笛之赋,返乡后如烂柯之人”深有感触呢?
“回忆往事,徒然吟咏闻笛之赋”这句话背后隐藏了一个故事:刘禹锡曾被远放至偏远之地,离京长达二十三年。他归来时,发现岁月如梭,物是人非。当年友人已难寻其踪影,而刘禹锡用这典故抒发了对过去和旧友的怀念。
刘禹锡被后世尊称为“诗中豪杰”。从他的性格到他的诗风,都展现了他直爽、敢作敢为的特质。他重情重义,面对重返故乡却发现好友已逝,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返乡后如烂柯人”这个典故源自一个神话故事,让人产生无尽遐想。这故事里,“烂柯人”是指晋朝的王质。据南朝梁代任昉的《述异记》记载:
神话和传说常被古人用来解释未知或神秘的事物。他们认为那虚无缥缈的海上大山、云雾缭绕的深山是神仙的居所。神仙与凡人的时间差距,如同一日与百年之别,让人不禁感慨万分:时间对谁宽容,又对谁残酷呢?
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二十三年后回乡的感慨,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恍若隔世。过去的朋友早已不在,而今的我,又该何去何从?
现在,让我们再次吟诵这首饱含深情的诗篇:
“巴山楚水之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间,我如被遗弃般独自度过。回忆往事,徒然吟咏闻笛之赋。返乡后如烂柯人。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你一曲歌,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
这两句诗饱含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它们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每当读到这些诗句,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