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作业设计中?
在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下,优质的作业设计具有显著的特点。它并不追求数量,而是注重质量,给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以体验成功的机会。面对差异化的学生需求,作业设计成了一门艺术。
精简常规练习作业
常规练习作业通常是封闭式、以呈现结果为主的单一性作业。这类作业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必要的训练。我们不能一昧地追求数量,而应该思考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
选择“优质”的题目至关重要。一个好题并不仅仅在于其难度,而更在于它能否有效地结合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例如,在学习了“商的变化规则”这一知识点后,教材中提供的三组常规练习题,不必全做。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题目的组合度,指出哪些题目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从而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练习。
当题量较大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问题的相似性。在学习完某个知识点后,教材和作业册中往往会有大量结构相似的题目。当学生达到基本训练目标后,可以让他们参与“定作业题量”的活动,即找出结构相似的题目,讨论后只保留其中一或两道题,以减少不必要的练习。
恒定小量作业策略
对于数学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小量恒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这包括“每日一算”和“每日一题”。“每日一算”是全体学生每天完成两道计算题,以夯实计算技能。而“每日一题”则是每日一道思考题,难度略高于教材,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自己决定是否进行解答。
重视个性化表达与自由选择
解题练习册往往只提供数据和结论,而忽略了学生从审题开始的思考过程。探究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自由空间。如学完“圆柱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问题,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现不同的解决问题、探究和推理能力。
“作业超市”提供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作业的难度要分层,既有基础性的解题作业,也有关注过程的探究性作业等。这样不仅考虑了学生的个体需求,也给了他们自由选择的。
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作业不仅能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学力差异,更是落实正确“差异观”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应过分纠结于学生之间的“差距”,而应聚焦于如何设计作业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并体验成就感,从而帮助他们走上良性的学习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