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之谈
教师专业发展,根基在于校本培训。学校的教育策略应当侧重于培养教师,使他们的教育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些学校更倾向于派遣教师外出学习,若有资金支持,教师将参与各类研讨会与进修班。这些看似豪华的培训计划往往流于形式。一次两次的专家与报告过后,老师们可能心潮澎湃,但当他们返回学校时,往往忘却所听所闻。
学校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应立足学校实际,注重自身的内部建设。他们需要找到并稳固自己的教师培训路线与策略,打造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这不仅是对于学校的要求,也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必要保障。让每一轮的校本培训都规范化、流程化,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连云区不少学校及其教学组已开始寻找和采用适合本地的有效教学培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第一章:研学相长培训
这种由特级教师孙焱与连云区教研周新霞等人推动的教育培训模式实现了教研与学习的紧密结合。通过把课堂实践、课题研讨、课例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融为一体,使教师能够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通过课堂展示课题成果,并通过论文来反思和总结经验。该模式清晰且实用,通过发现问题、确定课题、设计教学、实践课堂等步骤,来检验教学成果和课堂问题,最后再通过论文来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思行合一教师培训
该模式由连云区教研周新霞所倡导与实践。它强调阅读、思考与行动的统一性。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思考教学问题以及实践课堂教学来解决问题。这种模式以经典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自身教学实践来反思教学得失,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第三章:海州湾小学的“青蓝工程”
海州湾小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有着独特的做法。他们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多位指导老师,并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学期中需上一堂汇报课,来展示他们的成长和收获。此模式可以推动青年教师在课堂中发现新的灵感与进步。
第四章:互动性小组课实验
学期中每位教师至少进行两次小组课实验。这意味着每个教师都要上课、都要听课。而且学校还鼓励老师们跨越学科听不同的课程,每学期至少要听五节以上的课。同时每周还要对授课的老师进行评课活动。这种互动习使得每位教师都能从同事的教学中学到新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校本培训的路径还有很多种。学校必须真正重视校本培训工作,将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和关键路径。只有真正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们应当共同努力,以实现教育的持续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