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位的研修活动,其根基在于学校,旨在推动学校的发展,同时亦着眼于教师,致力于教师的成长,以及教学活动的优化。这种研修的直接效果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效果则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上。它对提升教育质量,特别是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可以这样说,校本研修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份资源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现在不少地方在校本研修的实践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并探讨其解决办法。
一、工作繁杂,缺乏时间进行研修。
一些学校的教师日常工作任务繁重,从早到晚忙于教学工作,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校本研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依赖于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地方应该减少教师们的非教学工作,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如果存在教师工作任务分配不均或“额外”任务过多的问题,学校应该与沟通协调,为教师减负。
二、缺乏计划性,研修效果不明显。
三、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眼光。
一些地方进行校本研修时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和名利,而非真正地培养教师和优化教学。一些教师也渴望通过快速途径成名成家,而非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这会导致研修活动偏离正轨。我们应该立足课堂,服务教学,以提高立德树人教育质量为目标,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持续的内驱力。
四、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忽视实效性。
部分地方以数量作为简单的管理标准,如教研活动的次数、课题研究的个数等,而忽视了质量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也过于注重显性因素,如学习笔记的字数、论文反思的篇数等,而忽视了教师的成长和课堂教学的优化。应该以教师专业发展和立德树人教育质量提高为目标进行管理,既看数量也看质量,既看显性也看隐性。
五、缺乏个性化特色,千篇一律。
一些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缺乏个性化特色,无视教师的实际和需求,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校本研修应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特点进行设计,形成不同特色,以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文/XXX)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校本研修的效果和学校的教育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制定研修计划、注重长远发展、改进管理方式以及形成个性化特色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推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