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是哪一首诗

2025-04-2113:58:13创业资讯0

来源:星辰网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秋佳节之际。“月光洒满大地,月圆情更浓。”中秋自唐朝兴起,宋朝时风靡盛行,古人常常借中秋赏月抒感。千百年来,中秋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回忆,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让我们走进中秋的诗篇,感受古人笔下中秋月圆之夜的魅力。

中秋月影:“秋水共长天一色,月明共人同醉心”

“中秋节到,月儿更明。”中秋的魅力,在于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夜空。

唐代诗人张祜在《中秋月》中赞美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碧空如洗映秋色,皓月当空照人间。”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八月十五夜观月》中描绘的中秋夜美景如诗如画:“明月高悬夜空洗,秋高气爽万景清。”这美景令人心生向往。

赏月之时,人们多选择临水之地。登高望远,人近月近;临水而坐,月光与人心相映。“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句无不展现了水与月的紧密关系。

嫦娥、玉兔等传说为中秋之月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嫦娥作为月亮的形象代表,其故事引人深思。在广寒宫中,嫦娥寂寞度日,成为文人墨客的关注焦点。唐代诗人李商隐感叹:“嫦娥应悔偷灵,独守空庭夜夜愁。”而李白则在《把酒问月》中询问:“嫦娥孤独与谁相伴?”北宋词人晏殊在《中秋月》中则表达了嫦娥或许有怅然之恨的猜测。

望月思亲:“但愿亲人长康健,千里共赏同一月”

当夜空中明月圆满,人们心系团圆。在赏月之余,古人常在中秋之夜抒发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院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高悬时,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唐代诗人王建在《望月思亲》中如此表达。

中秋夜思念亲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最为人所熟知:“明月几时有?举杯遥问天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词句都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在又一个中秋之夜,苏轼与亲人重逢后的喜悦与分别的哀伤交织在一起:“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见。”唐代诗人杜甫也曾在望月时思念远方的亲人。

对的忧虑之情在中秋词中也随处可见。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忧虑;而南宋词人史达祖的《中秋夜潮》则借皓月为伍子胥一类忠君而的豪杰。

八月十五的圆月之下,我们品味古人笔下的中秋情怀。借这空中的明月怀念过去、牵挂亲友、祈求团圆,深深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星辰网 张丽)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