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叠字诗词,最先浮现脑海的,想必是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经典叠词。
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开头七组叠字,读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齿舌音的反复吟唱,仿佛徘徊低迷的旋律,婉转而凄楚。犹如听到一位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未开口已觉其情深,言毕而情未散。
一种莫名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这种用叠字抒情的巧妙手法,与李清照的《声声慢》相媲美的还有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
那“寸寸微云,丝丝残照”的描绘,每次读到都令人感到心中有物却难以消解。正断魂之际,眼前的景致却是山山水水,人去人留,隐隐迢迢。诗中的酸楚情感,只似今宵。遥望青天不应答,看那小小的身影,袅袅的无聊。那丝丝见谁见谁痛、谁欢谁描的情节,还有那“生生世世,夜夜朝朝”的余怨,都深深扣人心弦。
此词通篇语言质朴,巧用叠字造成回环咏叹的艺术效果。旋律优美,情苦词哀,已达极致。而乔吉的一首《天净沙》,则通篇都是叠字,如“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写出了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和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每句首二字都用叠字,营造出一种幽冷寂寥的气氛。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山水、风、雪境、情成一个整体。
再如白居易的《寄韬光禅师》,被宋代大诗人苏轼赞为“连珠吟叠璧”,现代大学者钱钟书称赞其“极七律当句对之妙”。诗中连续使用叠字,意致连绵而流丽,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
明代朱权的《书怀》不仅是叠字诗,还是回文诗。为了取得音韵哀婉缠绵的效果,诗人每一句都用了叠字。为了避免重复与拖沓,他精心地把叠字安排在句中不同的位置。
人们比较熟悉的一首叠字诗,当属《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那“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等六句中的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盎然。
这些诗词中叠字的使用都各有千秋,既增添了诗词的音乐美和画面感,也加强了诗情的表达和感染力。希望这些佳作能引发更多人对诗词的热爱与欣赏。
【声明:本篇文章内容为原创作品,旨在分享与交流文学知识。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正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