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学子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在大学里,面对自己的辅导员,是称呼为辅导员恰当,还是以老师相称更为得体?因她以辅导员为称,却遭到同学的戏谑,朋友则认为称呼老师更为合适。那么,究竟怎样称呼才不失礼数呢?
不得不提的是,大学里的辅导员确实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若从教职角度论,多数辅导员并不担任课程,但若说不是老师,又因他们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与中小学班相似的角色。加上部分大学辅导员会承担一些课程教学任务,因此以老师相称也并无不妥。对此,新生常感到迷茫,不知如何称呼为宜,这着实让人感到好笑又哭笑不得。每年新生中总不乏直呼辅导员为“辅导员”的学生,有的甚至加上“老师”二字,虽无大碍,但听来总带有一丝直白的男性气息。
回顾我们那个时代,初入大学时最先接触的是学长或学姐引路,他们带我们报到、安排宿舍、熟悉校园。安顿好后,我们的辅导员便前来问候。学长学姐们大多直呼辅导员的名字加以“姐”的称呼,我们随其后也这样称呼了。这种称呼的选择往往基于我们对辅导员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初入大学时,学长学姐在我们心中就是楷模和榜样。
我也曾询问过其他学校的学生,有的称呼老师,有的则是在老师前加上姓氏。对于年纪较大的辅导员来说,这种称呼更显尊重。在正式场合中,尤其是领导众多的场合,称呼老师更能显示出对辅导员的敬意。助学金、奖学金、贫困生认定、勤工俭学、团建设等工作均由辅导员负责,这也使得学生们在与辅导员交往时更加谨慎和尊重。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未曾听到有学生称呼辅导员为“导员”。然而在其他学校的学生中,这种称呼却颇为常见。经过了解得知,这是学生们对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导员”这一称呼既独特又体现了学生对辅导员的敬重。
现今的社会节奏快速,大学里也是如此。即使与辅导员初次见面,只要一声亲切的“X姐”或“X哥”,就会让人感觉像是多年的老友。这并非夸张,话术确实能够提升社交效率。许多大学辅导员较为年轻,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没有架子也没有包袱,因此与学生称呼兄妹辈的名称更为合适。
那么,各位读者在大学期间是如何称呼自己的辅导员的呢?期待您的分享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