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的深度解析
在企业管理中,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有了这套严谨的绩效管理,企业的业绩才得以稳定提升。绩效管理不仅是企业进步的驱动力,更是其成果的体现。它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必经之路。
关于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并非是应否推行的问题,而是如何更为系统、完善、有效地执行的问题。从企业创立之初,无论方式方法如何变化,绩效管理始终贯穿其中。
对绩效管理的正确认知,对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战略目标的细化执行以及每个环节的扎实工作,是确保绩效管理产生效果的保障。理解并掌握绩效管理的工具、方法及其应用要点,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绩效”这一词汇,如今在管理者频频出现,但真正对其、对绩效管理、对绩效考核有深入理解的人并不多。甚至一些所谓的绩效管理专家,对绩效考核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将之简单地理解为奖金分配和绩效工资的发放,这都是片面的认识。
那么,究竟何为绩效呢?
绩效指的是团队或个人在特定时间段内,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与效果。这其中,投入包括了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产出则反映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绩效分为绩效、部门绩效以及个人绩效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撑与制约的关系。
个人绩效是部门绩效的基础,部门绩效又支撑着的整体绩效。但反过来,的绩效对部门的绩效有制约作用,部门的绩效也对个人的绩效产生影响。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绩效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例如,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工作绩效是相互支持的,良好的产品质量、及时的交货时间以及合适的产品价格,都能为销售带来更好的业绩;而销售的增长又能促进生产部门生产更多产品,从而降低成本。反之,若销售部门工作不力导致订单减少,则会制约生产部门的产量;而生产部门的产品质量问题,又会导致销售业绩下滑。
特别提醒各层级的管理者们,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绩效未达到预定目标,都应相应地影响到员工的绩效工资和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