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东海堂字辈大全

2025-04-2404:54:26创业资讯1

《东海徐氏家族世系》

徐氏的先祖大公名为明辅,原籍陕西长安五陵。秦始皇时期,他被任命为东海边郡的长史。到了秦末楚汉争霸之时,我们的祖先未能返回故土,为躲避战乱,他隐居于东海云台山西坡的黄泥岭镇。他守着田园,建立了宗谱供奉于云台山。历经世代,直到大宋末年,虽然遭遇了世乱,但徐氏的后代仍然坚守着宗谱的传统。

其中,明辅祖的四十七世孙名为善堂公,他被任命为山西大同的,将宗谱带到了中供奉。当时盗贼猖獗,城池被攻陷,善堂公只顾逃命救家属,无法顾及其他,宗谱因此被,先祖的名字无法考证。经过家族商议,决定以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

善堂公有一个儿子叫從聖公,從聖公又生了两个儿子。元文公和元武公各自都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仁龍、义龍、礼龍以及智龍、信龍、惠龍。其中仁龍公有三个儿子:宾、宦、宽。义龍公有两人:宪、寅。智龍公也有两个儿子:宣、寓。惠龍公有一个儿子叫寯(俊)。

到了元朝末年,各路英雄割据一方。徐寿辉占据了东海郡,而朱元璋则加入了徐寿辉的部下。因为意见不合,朱元璋离开了徐寿辉的部下并投靠了郭子兴部。后来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统领了部众并得到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帮助,最终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在势力扩张至东海时,他下令让徐寿辉率部投降。由于种种原因,徐寿辉最终选择拒绝了投降以保全家族领土的安宁。因此引发了大规模的冲突与洪水灾难,当地遭到了很大的伤害。

这就是所谓的“洪军赶散”。其中仁龍祖及子宾、宦、宽等人在大明洪武二年逃难时来到了大树下。他们决定分散逃亡以避免同伴受害并免于在后续的灾难中再次受害。他们约定以一种标志作为相认的凭据。最终他们各自分散逃亡。

仁龍祖及子辈们分别迁往不同的地方:宾公和宦公迁回原籍;宽公迁至海州西门镇;礼龍祖则迁至山东等地。宪公、寅公等也分别迁移至其他地方定居。智龍祖返回原籍立茔神山顶;信龍祖迁往河南等地;而寯(俊)公则迁至沭阳县等地。其他的徐氏家族成员也纷纷迁往各地避难定居的事迹在东海的老谱中都有记载。

如今徐氏家族已经遍布各地,但他们都铭记着先祖的和传统,始终保持着家族的团结和联系。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