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概括

2025-04-2417:06:21创业资讯1

沈阳市育才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进行各种活动,其中木工坊的游戏环节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参与。幼儿园供图。

获奖项目

在2022年的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沈阳市某幼儿园的《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双向衔接20年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二等奖。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阶段的平稳过渡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后续的学习与发展。近年来,全球各国都在关注幼小衔接问题,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调研发现:移除幼小衔接的“绊脚石”

我们分别在19、2001年、2010年和2020年,通过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对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小学教师、家长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随着社会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幼小衔接的受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关注的也出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过度强调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严重且屡禁不止;一些小学没有实行“零起点”教学,导致部分一年级学生入学适应困难;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以“学前班”“幼小衔”为名进行全日制幼儿教育,教授小学内容,导致公办园中的大班甚至中班幼儿流失,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出幼小衔接的四大“绊脚石”:一是内容上片面衔接,忽视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方法上不当衔接,忽视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三是时间上突击衔接,忽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四是主体上单向衔接,忽视相关因素对儿童入学适应的影响。

二、实践探索:找准幼小衔接的“突破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幼小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我们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全过程,帮助儿童做好全面准备。我们也研制了关键期双向衔接行动方案,把握重点,全面对接。

我们构建了五大教育领域活动课程,以认知为主的片面衔接问题。从健康生活、语言交流、科学探究、艺术表现、实践体验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游戏化、活动化设计。我们还构建了“五大领域+活动区游戏”课程,以教学为主等衔接方法不当问题。通过游戏环境创设和自主游戏活动,鼓励、支持幼儿在自主游戏、与环境材料互动、与伙伴交流合作中获得全面学习和发展。

我们还全程、全面实施入学准备教育,探索小学“零起点”教学。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方面入手,着重探索双向衔接路径。在幼儿园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课程观,开展入学准备教育。在小学层面,指导学校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推进“零起点”教学。

三、攻坚推广:把握幼小衔接的“关键点”

从2021年开始,我们制定了《辽宁省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选择了一批试点幼儿园和小学进行先行试点。我们细化了幼儿园大班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策略,提出了具体行动建议和活动案例。我们也提出了小学一年级入学适应教育行动策略,了小学衔接意识薄弱、强化训练等问题。

我们还形成了幼儿园和小合教研机制,共同聚焦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难点问题。平时,幼儿园和小学教师经常互相走进各自的班级,围绕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摩研讨。我们还细化了家庭教育系统指导策略,出版了相关书籍,指导家长转变衔接理念,提升育儿能力。

20年的幼小衔接探索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的研究成果在辽宁省多所幼儿园和小学得到应用。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在幼小衔接的道路上更好地助力每一个儿童健康和谐成长。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教育学院)

《启程》——学前教育杂志 2025年 第5期 编辑:小明 主编:张红

作者:XXX 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代表本刊观点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