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董元驰(江苏宿迁)
《声声慢·红木犀的哀思》
在宋朝的诗坛上,辛弃疾留下了一首《声声慢》。
当日盛景,天宫栽花,月殿之上桂树影子重重叠叠。十里飘香,一枝金粟般的红木犀玲珑剔透。那凝畔的管弦之声,那时的之愁,辛弃疾一一记下。翠华远去,只留下江南的草木,深深宫闱中烟锁的景象。
这首词虽为咏物之作,实则借物抒情,表达的是词人对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人生的无常之感。抗金复国的愿望遥不可及,国仇使词人早生华发;随着岁月的流逝,词人的情绪变得阑珊,那份抗金的豪情逐渐减弱,更加重了他的苦痛。
“但江南的草木,烟锁深宫”,这两句词意蕴双关。一是指北宋宫中的红木犀因人去楼空而无人欣赏,暗含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与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二是指南宋宫中的草木常人难见,暗含了词人对南宋上层者安享半壁江山而不思北伐的愤懑与不满。
“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木犀花开得不逢时,虽如丹蕉般却无人欣赏。这一切是多么的痛心。“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南宋的者们沉醉其中,而词人却清醒地看着这一切,清醒的人比醉中的人还要痛苦。
“道人随意装束,乃是自家、香底家风”。这两句词引用了道人的装束以及黄庭坚的典故。道人的随意装束象征着北宋宫廷中红木犀因无人修剪而随意生长。“是自家、香底家风”则借黄庭坚的典故,即便在无人关注的情况下,北宋宫中的红木犀依然散发着它特有的香气。而黄庭坚与辛弃疾同样身为文人,故言“自家”的家风。
【插图来源】本篇插图来自网络免费图库。
(编辑:董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