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医生,肾内科医师
肾病恶化时,血肌酐水平可能会上升,这已是众多肾友们的常识。在治疗肾病的过程中,降低血肌酐往往成为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重点。不少肾病患者误认为只要血肌酐数值下降,病情就得到了改善。
经过细致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我们发现了一种名为“羟苯磺酸钙”的物,它在降低血肌酐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尤其对于血肌酐较高的患者,这种物似乎能“明显”地显示出其“效果”。该物的信息在肾病患者之间迅速传播开来,有人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宣称:“这种非常有效,能治疗肾病并降低血肌酐,即便是血肌酐高达700的病患也能实现降低!”类似的讨论在各大论坛和贴吧中频繁出现。
这是否意味着这种物真的是肾病患者的呢?为何全国各大医院并未广泛推广使用此?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种西名为“羟苯磺酸钙”,自2001年6月进入市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理作用被人们所熟知。它是一种微血管保护剂,能够降低血液及血浆的黏稠度,调整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防止血小板的高性及血栓的形成。早期主要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疾病。如今,其使用范围更广,也可用于治疗伴有微血管病变的慢性肾脏疾病。
事实上,羟苯磺酸钙确实具有降低血肌酐的作用。对于部分肾病患者而言,原本较高的血肌酐值在服用此后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该物说明书上并未明确指出其具有改善慢性肾患者肾功能的作用。但临床实践中,血肌酐的检测结果确实显示下降了。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一现象,有必要简要了解血肌酐的检测方法。血肌酐的检测方法并不复杂,我们只需对其有个基本的了解。目前常用的血清肌酐检测方法主要有法和酶法两种。
当肾病患者服用羟苯磺酸钙后,该物会在血清中存在并升高。这会对酶法肌酐测定产生负面的干扰效应。具体来说,羟苯磺酸钙的结构与酶法肌酐试剂中的色原相似,能够与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发生作用,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假性”降低。
需明确的是,虽然服用羟苯磺酸钙后血肌酐的检测值下降了,但这并非因为肾功能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是由于物干扰了肌酐的检测方法所致。
对于正在服用羟苯磺酸钙的肾病患者,建议至少提前三天停用该物,于第四天早晨空腹抽血检测肾功能(血肌酐)等指标。这样做可以将物对血肌酐检测的干扰降至最低,从而确保检测结果能够客观地反映肾功能水平或治疗效果。
肾友们读到这里应该已经明白了。虽然羟苯磺酸钙这种物能“降低”血肌酐,但其“效果”并非源于肾功能的真正改善。而是因为该物干扰了酶法肌酐测定的结果,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