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九日,是流传已久的传统节日,有“九日”、“重九”、“重阳”等不同称呼,始于先秦时期,至唐朝被官方定名为重阳节,是晚秋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的核心内容是祈求健康长寿,包含了庆丰收、、团聚和长寿等多种意义。
重阳节的起源悠久,先秦时期已有春秋两季的祭神仪式,而重阳节则继承了秋季的庆收和祭神传统,同时利用秋季的草达到养生的目的。如春天多用香草以,而秋天则多用菊花、秋兰等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九是一个在文化中被视为吉利的数字,代表阳光和阳气。九月九日,日数重叠,又恰逢秋气鼎盛、阳光明丽之时,人们纷纷选择登高,享受阳光的照耀。而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这种晚秋开花的草本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利用。
古代的医者多兼有巫的职能,他们认为菊花在养生防病中有着重要作用。九月九日不仅是庆贺丰收的日子,也成了祈求健康长寿的重要节日。
从汉朝到南北朝,重阳节的风俗逐渐丰富。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吃菊华酒、佩戴茱萸和菊花等。到了唐朝,重阳节被正式定为官方全民节假日,员会为老人祝寿祈福。
在诗词中,重阳节是表达亲情、友情和人生感悟的美好时刻。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身在异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白居易则在重阳节的宴席上,将自己比作满园白菊中的一丛,展现了他对节日的喜爱和期待长寿的心愿。
到了宋朝,菊花的培植更加精进,观赏品种增多,颜色斑斓。重阳节的菊花会成为人们赏花品菊的美好时刻。虽然风雨可能会影响登高,但人们仍希望明天天气晴朗,不要辜负了菊花盛开的美。
重阳节是季节之秋与人生中老年的特殊感情交织的时刻。它既是岁月荏苒的流逝感,又包对夕阳红的向往。愿每一个重阳节,我们都能如菊花般坚韧不拔,笑对人生风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