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个话题,我也颇感无奈。因为我对《镜花缘》的阅读体验,实在是有些令人沮丧。虽然我尝试着去深入阅读,但终究只花了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读完一遍后,便再也无法提起兴趣去读第二遍了。
之前我曾写过《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为了充分理解其内涵,我连续读了三遍。然而《镜花缘》的阅读,却让我彻底失去了耐心。
说到《红楼梦》,我总是无法沉浸其中。对于我来说,《红楼梦》的描写过于细腻,就如同在一粒微小的米粒上刻画出复杂的画面。我目光不济,总是看不下去,经常在读到第二十回的时候就停止了阅读。虽然我承认《红楼梦》是一部珍贵的文学名著,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并不是我所钟爱的类型。
相对而言,《镜花缘》起初呈现给我的则是一个普通而又吸引人的神话故事,正好适合我这类普通的读者来品味。其写法与现代网文小说颇为相似,开头便以、玄幻、悬疑等元素吸引读者眼球,让人想要继续读下去。在我看来,《镜花缘》仿佛是现代网文小说的鼻祖,它所涵盖的元素,无一不是现今网络小说的常见内容。
《镜花缘》的前半部分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后半部分却让我感到失望。
先来介绍一下《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感谢胡适之先生的考据,我们才得知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李汝珍。李汝珍生活在清朝的乾隆时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涉猎,包括正统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不仅如此,他还在数术、灯谜联句、音韵酒令等领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李汝珍仿佛是一部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李汝珍学识如此广博,如果他选择编纂词典、辑考工具类书或者写几篇论辩的文章,其水平档次绝对不会低。然而他却选择了写小说,于是有了这本《镜花缘》。或许正是使我对这部小说产生了些许失望之情。
将《镜花缘》称作古典“名著”,若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实有欠妥之处。尽管李汝珍的才艺丰富,但他运用这些才艺于小说创作上似乎有些勉为其难。这就像用大锤砸墙一样,虽然理论上谁都可以做得到,但真正要抡起大锤来砸墙时,却发现并人都能做到。
《镜花缘》这部小说在叙事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行文拖沓、主次模糊、故事直白等。如果让小学老师以批作文的眼光来批阅这部小说的话,恐怕会写下诸如“消化不良”等批评意见。《镜花缘》之所以被后人视为“名著”,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正经的长篇小说较少之故。在四大名著之外,《镜花缘》虽被贴上“名著”标签但也只能勉为其难了。这使我想起以前阅读《封神榜》的经历一样深感遗憾——与《封神榜》相仿,《镜花缘》中某些情节同样具有记流水账的嫌疑。
在深入阅读《镜花缘》之前,我特意仔细研读了《山海经》。因为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是以《山海经》为蓝本创作的。这样我在阅读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了。然而即使如此,《镜花缘》仍然未能让我感到满意和惊喜——它的叙事方式和情节处理仍让我觉得有些不尽如人意。
以上就是我对《镜花缘》的阅读体验和看法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