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下效前面是什么字

2025-04-1910:41:12创业资讯1

清朝雍正十二年续修族谱序

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过程,首先需要进行断句。为了帮助喜欢文言文的朋友,我将使用一些不太常见的谱文,先让大家尝试断句,然后再自行翻译成现代文。这种方式对于学习文言文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篇谱序是清朝雍正时期著名大臣李绂为我们族群所写。李绂以刚正不阿、正直廉洁著称,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名臣。当时请李绂写序的人叫陈惟敬。这个序是专门为墨溪陈氏族群的修谱工作而作,因此我对此序十分重视。经过考证,我发现这个谱序并非为墨溪祖地的陈氏所写,而是为迁至蜀地的墨溪陈氏族人所写。

我们墨溪祖地的陈氏谱是在雍正甲辰年,也就是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的时候修订的。而这份谱是蜀地墨溪陈氏族人修订的,修订时间是在雍正十二年,比祖地墨溪陈氏的谱晚了十年。有很多一兴公的后代是在康熙年间奉旨迁往四川的,他们从未忘记自己在墨溪的根源,始终称自己为墨溪陈氏。这就是值得我们祖地宗亲敬仰的地方。

为了证实这个序的真实性,我特意让四川的宗亲陈历富查清了请序人陈惟敬的世系。陈惟敬是添祥公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陈代发,祖父是陈世元,曾祖父是陈开泉(我将陈历富发给我的二页谱的图片发到了群中)。这绝对是无庸置疑的真实事实。

在陈惟敬修谱的时候(1734年),他大约三十岁,从惟字辈到一兴公一字辈共有18代。一兴公生于1210年,从1734年到1210年,相隔524年,平均每30年算一代。这完全符合历史规律,可见我们祖一兴公的生辰是真实可靠的。

序中提到了我们祖一兴公在宋末元初因为避战乱,带领九个儿子从江西迁到湖南墨溪的事情。序中明确了添祥、添华两位公是墨溪的开基祖(当时一兴公迁到湖南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开基祖为祥、华两位公)。并对墨溪的“墨”字特别感兴趣。

在序的开头不久,就引用了郭崇韬和狄青两人乱认先祖的典故来告诫人们不要乱认名人为祖先,这种行为“十分丑陋”。这显然也让我们怀疑我们族群的上源,特别是上源接阆中省华的“三尧世系”,是否傍了名门望族。这种写作风格与李绂刚正不阿的性格是相符的。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序的真实性。

当时修谱能请到这样的名人来写序是非常不容易的。据序中所述,陈惟敬与李绂的弟弟交情很好,是李绂的弟弟写信帮忙促成的。在序中,李绂记录了我们族群的上源,但有些地方显得有些混乱。这可能是因为他太忙了,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我们族群的上源。

序中提到李绂当时正在为清廷修《八旗志书》,他在空闲之余为我们族群的源流写了这个序。《八旗志书》的主编是大学士鄂尔泰,而李绂是副手。实际上,《八旗志书》主要是由李绂撰写的。他还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等书,被梁启超先生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

今天我将这个谱文的断句发到平台上,喜欢古文的朋友可以看看自己和我的断句是否有区别,并顺便翻译成白话文。明天我会发出译文。

皇清雍正十二年续修谱序

家族有谱牒之记载,前以不忘本源。子孙知宗功祖德之所在,依其先后次序而修之。时常修睦亲亲之谊也。联珠贯庆之繁盛不断绝矣!老苏路人之感叹亦如此矣!吾知免夫之难也!自拜谒汾阳君墓后至狄青附梁公之援而显达者亦有其人矣!然其冒认先祖之行为实为可耻也!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