摁住葫芦浮起瓢的语录

2025-04-1918:45:38创业资讯

原创 齐白石艺术传承与独创精神

关于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古为今用,独辟蹊径

百年之后自有,玉尺量来分明有度。——《题姚华画幅》选句

在绘画木本时,需细心揣摩树木的枝干。若只专注于摹写古今画作中的树木,会沾染上画家的习气,难以去除。我则无此习气之病。

——摘自齐白石的画树题记

齐白石的《猫蝶图》,尺寸为139x35cm,创作于1947年。白龙山人的画册中也有此猫的形象,我临摹时却无法达到原作的神韵,这或许就是临摹家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的境界。

——齐白石画猫小稿自记心得

深恶临摹以夸耀世人,闲花野草皆需真实描绘。能将有法化为无法,方能替古人龙眠而作。

——齐白石题画诗的深意

齐白石的《草木神仙》以设色纸本绘制,尺寸为96×32cm。此作与我心中真意相合,犹如与公真成马牛风,世人称我为萍翁正是因学公之道。

——《书冬心先生诗集后》首篇感悟

画家不可仅以能背诵古人姓名多寡来衡量学识,也不可擅长挑剔今人短处来突显自己。画家应走自己的路,下笔要有自己的方法。即使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誉,也能得到一些人的,至少不会平庸。

——齐白石于1943年题邱石冥画展时的感悟

齐白石的《芦蟹》以水墨纸本绘制,尺寸为98×51cm。我虽爱公之心手超越诸曹,但画法不妨曾有我之痕迹,挥毫时亦可洗去众皮毛。有时亦作皮毛之客,但同侪们却不这样称呼我。

——《释瑞光临大涤子山水画幅求题》诗中的自我表达

在点灯照壁时反复审视,步步无奇却满颜汗水。几欲更改最终还是缩手,舍去真迹作怪难成真。

——齐白石题画《葫芦》诗中的智慧

齐白石的《芙蓉阁仙家》,尺寸为96×45cm。我认为喜好学习的人,无论在诗文、书画、刻印等方面,都应先学习古人或近代时贤的精髓。深入其中后,再自创门户,独具自家派别,方能称为名家。

——齐白石与李立的交流心得

人喜欢变更不仅限于天下的,我的画也是如此。我二十岁后喜欢画人物,三十岁时喜欢画,四十岁后则喜欢画花鸟草虫。有时一年之中对某种花情有独钟,如梅花、牡丹等,今年则喜欢老来红、玉簪花等花种。如此喜好变化,幸而我甘愿做一个平凡的。

——齐白石1919年的日记摘录

齐白石的《松梅喜鹊》,尺寸为305×71cm,创作于1950年。此作体现了齐白石的艺术风格与独特见解,节选自《齐白石谈艺录》。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