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琪元
我深爱在秋日的早晨漫步于无锡西郊的惠山,那里的宁静超越了时间的束缚,给我带来无比的惬意。
从南朝时期惠山寺的诞生之处,我能望见自明代洪武年间栽种的银杏树。聆听山上泉水潺潺流淌,欣赏泥人艺术,品味清茶,漫步于园林,尽享生活之美。惠山寺的银杏树,成为了这一片景色的标志性存在。
惠山古镇与众多水乡江南不同,它的起源显得庄重而神圣。在明代的嘉靖年间,建立宗祠的不再只是王公贵族的专属,而是走入了民间。于是,无锡的名门望族和各姓百姓都在城郊的惠山建造了家族的宗庙,形成了连绵不断的建筑群。
作为第一批居民的祠丁们,得益于惠山寺的庇护和大运河支流资源的便利,他们择水而居,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江南的重要城镇。
漫步在宗庙遍布的古街上,我看到了古藤攀爬上斑驳的白墙,屋顶起的飞檐显得气势磅礴。每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仿佛让我回到了当年楼阁林立、繁华盛世的景象。
宗祠在惠山有着特殊的地位。一开始,它们是家族供奉祖先、收藏家谱的地方,神圣而不可侵犯。族人们会在祠堂中讨论重要事务,举行礼等仪式,孩子们也会在这里开启他们的人生学习之旅。宗祠不仅具有社交功能,还承载了教育的意义。
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家乡,去城市生活。但姓氏和家族的观念深深地刻在他们的骨血中。当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感到疲惫时,家乡总是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许多人都来到惠山,寻找自己姓氏的宗祠,寻求血脉中的归属感。
在惠山,许多祠堂都是园林祠堂,这使得原本庄重肃穆的“寻根”之旅变得轻松有趣。穿过宗庙的前厅,便来到了后花园。这里有假山造景、亭台阁榭、池沼石螭、青苔古桥等,都展现了江南园林的布局陈设。
寄畅园是惠山的一处著名景点,它的名声得益于帝王对它的喜爱。它是康乾两帝多次巡游江南的休息之地,甚至乾隆帝还以它为蓝本,在颐和园仿建了惠山园。
寄畅园中有一个名为八音涧的地方特别令人着迷。它的石脉分明,小道曲折幽静。进入园区后,外界的杂音消失无踪。沿着小道前行,我能听到水声在石头上打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带来一种敲击的律动。再往前走,水声变得温柔丝滑,仿佛让我沉浸在冥想之中。
除了八音涧的奇景外,惠山还有另一项绝技——惠山泥人。在惠山的脚下,深藏的稻田中可以挖出韧性强、延展性好的黑泥。祠丁们用他们的巧手将这些黑泥变成色彩鲜艳的泥人作品。这些泥人作品被大运河经济带往各地,被世人所喜爱和熟知。这项手艺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
在惠山脚下的一间工作室里,我遇到了级非遗大师王南仙的儿子龚琦和他的妻子。他们正在制作手捏泥人中的戏曲人物泥塑上色工作。他手持一支细长的毛笔轻柔地为泥塑上色。在他的笔下泥塑人物仿佛“活”了起来每一笔都展现了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他解释道大阿福虽然深入人心但泥人雕塑其实更包含了许多精妙之处它们不仅代表了儿童玩具也代表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与传承过去它们甚至是作为进贡给皇家的珍品
相比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手办和玩偶这些栩栩如生的惠山泥人更是对何为“活灵活现”做出了完美的诠释责任编辑:朱喆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