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著作读书心得体会

2025-04-2103:07:11创业资讯0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长的指导与期待》读后感悟

自我执教之路跨越28年光阴,终于阅读完这本举足轻重的心理学教材《儿童教育心理学》。该作品来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之手,在心理学界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主要面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而我亦在其中寻找教育儿童的智慧与灵感。

虽然有人可能说,即使不读《儿童教育心理学》,孩子也能健康成长,但当我听到朋友提及他的孩子因学业或心理问题而选择避世时,我深感教育的责任重大。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更加关注这本书中的内容,许多孩子所遭遇的困惑或许可以提前避免。正如阿德勒所说:“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如一抹温暖的光辉,映照着社会的未来。

书中,大量篇幅着重于家庭教育问题。比如孩子口吃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策略;孩子懒惰、叛逆背后的心理成因等。我特别被第十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第十三章“教育的错误”这两章内容所吸引。

儿童初次进入小学,对很多家长和老师而言,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书中所强调的是: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孩子的专注度往往与其对教师的喜好度密切相关。“亲其师信其道”不仅仅是简单的师生互动,更是我们日常教学中需要深刻反思的点。相较于过去的七零后、八零后面对严厉的家长式教育,如今的零零后和一零后成长在更为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更注重平等与尊重,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依赖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去理解他们、去赢得他们的心,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我们眼中的好学生。

谈及考试成绩,这无疑是每个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都绕不开的话题。当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时,我们的重点不应该是简单的批评或指责。相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专长。正如书中所述:“成功会造就更多的成功。”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展现兴趣与特长,他们就更容易从中得到鼓励和启发。这样便更容易促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努力与进步。

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父母和教师不应灰心丧气。《儿童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包容的视角。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从多方面去分析问题的根源,而不仅仅归咎于学校或家庭的单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地与家长沟通与合作,互相支持,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评价孩子时应注重正面激励和树立信心的重要性。

教育是综合的、复杂的艺术工作。《儿童教育心理学》让我们深刻理解到每个孩子背后都蕴藏着无尽的可能与希望。我们不能仅仅看重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积极、健康、阳光的品质与性格。这需要我们的耐心、智慧与爱心去共同实现这一目标。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能以书中的智慧为指导,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本篇文章由张老师原创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提前告知作者本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