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呢

2025-04-2106:08:28创业资讯

“春节”——华夏儿女的传统新年盛事

2024年,春节——这一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已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此,蛇年春节便成为了第一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节庆典。

在农历新年渐行渐近之际,行知读书会热忱地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磊,带领我们一同走进“春节”的深厚文化内涵,探索传统历史中的天时与民俗,感受那些古老而鲜活的记忆。

春节的起源与意义

在,春节不仅是新年的开始,更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重要日子。李磊教授的分享从“岁时”谈起,详细介绍了农历的源流。的农历是一种独特的阴阳历,既遵循阴历月的规律,又用闰月来确保年的平均长度与阳历年相匹配。

农历、元旦、春节、二十四节气……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背后,都蕴先民的智慧与辛勤。春节前后,中众会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等,这一系列庆祝活动被称为“过年”。

过年的习俗与文化

过年从“腊八”节开始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吃腊八粥的习俗至今仍被广泛传承。接着是腊月十五的祭玉帝日,人们会前往、道观中拜祭,祈求赐福。而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则被视为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庆祝方式略有不同。到了除夕夜,也就是“年三十”,便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家家户户团聚一堂、欢度新年的时刻。

春联与压岁钱的由来

春联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李磊教授解释说,最初挂桃符是为了辟邪除灾、迎祥纳福。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宋代,因为科举制度的发展,百姓普遍识字,所以桃符逐渐由图像演变成文字,以示吉祥。压岁钱的传统也可追溯至汉代,当时被称为“压胜钱”或“大压胜钱”,是专为避邪而铸造的物品。

爆竹声中的新年

正月初一的早晨,燃放爆竹被称为“开门炮仗”,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随后,正月初二至十五的每一天都有其特定的庆祝活动。如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七人日等,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闹花灯、吃汤圆后,“过年”才算正式结束。

春节的文化价值与传承

李磊教授表示:“春节在人心中有着极高的认同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通过持续讲述“春节何来”及“岁时与风物”,我们不仅能够传承文化,还能为讲述传统文化故事贡献力量。

行知读书会盛况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及上海出版社市场部共同主办。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和传承传统文化。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