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进修之旅——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校长培训,无论是上岗、提升还是专项培训,都是推动校长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在理论中,我们可能会认为校长们会满心欢喜地参与此类培训,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培训足够,产生了厌倦情绪;有的则对培训内容与授课教师评头论足;大多数校长则是被动应对,得过且过。有校长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培训经历:“学了几日,花了大把银子,写了数篇笔记。”这背后流露出的是一种抱怨的心态。
那么,如何才能让每一次的学习都带来新的收获和感悟呢?我的观点是——
保持一颗谦逊的心
每次参与校长培训,我都将自己视为一名初学者。我认真听讲,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我并不期待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进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只要每堂课有一两点收获,我就心满意足。我坚信,这些点滴的积累最终会汇聚成河,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我专注于学习,不受外界干扰,全心投入。
带着问题去学习
我认为,从培训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真正能学到的知识是他所求的知识。每次培训我都会梳理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在培训中请求授课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省级培训中,我就校内分配问题向教师请教,通过深入的讨论,我厘清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明确了工作调动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实际意义。
深入感悟,获得提升
在各种课程培训中,我深受启发。比如在行政学院的学习中,我有幸参与了“拓展训练”。这项训练不仅锻炼了我的胆识和勇气,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管理的真谛。比如“盲人方阵”这个项目让我领悟到,成功需要认真的态度、可行的方法和统一的意志。我也将所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将绩效分配权交给教职工,化解了矛盾冲突。
实践出真知
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其价值。我将学到的管理新理念积极应用于实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改变了学校绩效考评的决策方式,由分管校领导和各方代表共同参与,这一改变使得原本的矛盾冲突得以解决。
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当了校长后,我对学校管理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多。我经常总结办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并将感悟记录下来。这些感悟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助动力。例如,对于校长是否可以将个人爱好融入学校特色建设的问题,我提出了谨慎对待个人爱好的观点,并撰写了相关文章。
每一次的培训都像是一次跋涉、一次攀登,让我逐步走向更高的地方。回首过去,我感到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宽广、境界更高、内心更丰盈。我会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用好这个成长的阶梯。
(作者系某省广播电视大学分校校长)
(此文原载于《教师报》2020年10月14日第X版)
作者:[您的真实姓名或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