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雅
寒假伊始,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了一个成长计划。家中客厅里,贴着一张规划表,内容涵盖每日生活和学习。早晨,他们约定一起早起跑步,晚上则自主阅读。每个周末,则一起外出活动。每当完成一项,他们就会贴上一朵小红花,这红花成为了孩子假期生活的见证。
通过这样的陪伴,孩子的假期生活变得有条不紊,同时也充满了乐趣。家长也重新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自己的角色,并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生活中,无处不是教育的素材和机会。
寒假不仅是孩子放松的时刻,更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时期。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陪着”,更是心灵上的交流与互动。现实中,许多家长虽然坐在孩子身边,但心却不在孩子身上,他们忙于工作或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需求缺乏真正的关心和回应。这样的陪伴,难以构建起亲子间的情感连接。
家长应该放下手中的电子设备,专注地倾听孩子的分享,体验孩子的游戏和活动。这样的时刻,或许平凡,但一定能成为孩子心中的温暖记忆。陪伴,也不只是关注学习。有些家长把寒假的精力都放在了给孩子报班学习上,希望孩子能在寒假实现“弯道超车”。教育是一场长跑,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更为重要。和孩子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这才是更有意义的陪伴。
在寒假中,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在自理、自控中提升自律与自信。过度的陪伴实际上是对孩子的控制与干预,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思考的能力和实践的机会。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学会适度陪伴,给孩子更多自我发展的空间,才能帮助孩子在多元尝试中激发自我潜能、实现自我成长。
曾经有人说过,“陪伴,是教育最真诚的样子”。对于家长而言,虽然不能人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只要用心陪伴,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感知孩子的每一次情绪变化,发掘孩子的热爱与创造,就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互相理解、用心沟通的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
让我们都用心陪伴、静待花开。希望这个寒假,广大家长能够与孩子共同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完成好属于自己的“寒假作业”。
丁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