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按厚度、高度、粗细排序的奇妙之旅》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照物体的厚度、高度和粗细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2. 培养幼儿的思维可逆性、传递性和双重性,并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4. 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准备7本厚度不同的图书模型、7根粗细不同的树干模型,以及足够的教学道具来模拟实际的教学环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今天,我们要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奇妙的数学世界。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始这场奇妙之旅吧!
二、基本部分
1. 厚度的排序
(出示7本厚度不同的图书模型)你们看,这是谁?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图书。但是他们没有按照厚度排序,让我们一起帮助他们吧!
2. 粗细的排序
(出示7根粗细不同的树干模型)图书朋友们玩累了,他们发现了一些树桩并决定在上面休息。他们应该怎样按粗细顺序排列呢?
同样,我们先找最细的树桩,然后依次找出剩下的树桩中的最细的,进行从细到粗的排序。然后,再从粗到细进行逆排序,让幼儿亲手操作,体验排序的乐趣。
在我们班里,每个小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按照从高到矮,再从矮到高的顺序来排队吧!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排序,还可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位置和顺序。
三、结束部分
我们的奇妙之旅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排好队,像数学小能手一样,一起开火车出去吧!
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数学,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也得到了家长和幼儿的积极反馈。他们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需要注意在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成长。
小百科:排序是一种基本的算法思想,通过对一系列数据进行比较和调整,使其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数学教育中,排序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