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先生在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时,强调了辛勤工作的重要性。他每天投入15小时于工作之中,且表示,若想接替他的位置,必须更加努力。他对现今社会部分人持有的工作态度和习惯提出了批评,这种态度即追求轻松高薪、远离家乡、生活自由自在。他直言,若自己的孩子抱持这种工作心态,他甚至会采取严厉措施。
从现实角度来看,勤奋无疑是成功的基石,这一点在文化中尤为突出。人历来重视勤奋工作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能睡到自然醒几乎成了一种恶。郭台铭先生对此类工作态度的不满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员工的要求需基于合理的考量。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加班以增加工作效率,那么必须遵守劳动法规定。企业还需为员工提供足够的激励,使其有内在动力去工作。这样员工才能心甘情愿地加班,甚至愿意在繁忙的工作中付出更多。对于孩子教育方面,家长可以引导但不应用极端手段去强制要求他们保持特定的工作习惯。而对于普通员工或家庭而言,是否能通过鼓励工作而完全成功仍有待商榷。
诚然,充足的睡眠对健康而言是最理想的生理状态。若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容易罹患疾病。不少人可能会因此陷入前半生忙碌拼搏而最终要用健康来换取物质财富的窘迫境地。当然对于许多人而言即便崇尚长期加班并早睡晚起的工作态度也不一定能换取大量的收入甚至成功。
虽然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甚至是首要因素但成功并非只有这一要素构成。其他如天赋、机遇及环境等因素同样重要。统计数据显示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这一点的有力证明。然而即使有些人如郭台铭般勤奋努力甚至工作时间更长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释。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为例即便他再努力训练如果缺乏特定的基因支持他也无法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这说明天赋和勤奋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成功也需要合适的环境支持。当博尔特尝试转型为足球运动员时并未取得成功因为他没有足球方面的天赋和环境支撑。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加班加点的工作模式虽然是一种成功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有时遵循自然的生理规律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另一种成功。哈佛大学的格兰特研究通过长时间追踪研究发现在人际和社会关系上拥有良好基础对个人成功和幸福感更为重要而不仅仅是工作和财富的积累。
该项研究表明与家人关系密切者更容易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和幸福感而那些在亲密关系上得分高的人其年薪也相对更高。因此除了勤奋努力和天赋外我们还应注重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以增加成功的几率。
因此当勤奋和天赋无法直接带来财富和成功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去追求成功。认真工作但不必过度加班也能带来成功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与家人的良好关系并平衡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这种成功或许并非大富大贵但却能够享受到小富即安的幸福生活也是另一种成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