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之道深藏奥秘,其中最为本源的特征即是阴阳调和与轻盈转化的相辅相成。
太极,有其多重的独特特点。
杨澄甫先生提出太极十项原则:含灵顶劲显生机、胸含蓄背直显威严、腰部放松如松竹、虚实分明实力见、肩垂不露形、心意行而不用蛮力、上下内外皆相应、内外兼修一气成、连绵不断如流水、动静之间求静谧。
太极十三势,包括掤、捋、挤、按等动作,以及采、挒、肘、靠等招式,还有进退的步法、顾盼的眼神与定力。
陈式太极拳也有其显著特点:意气并用如风驰电掣、弹性十足而形长如长蛇般缠绕,虚实分明又贯通始终,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快慢交错。
这些特点既为动作之需,亦是外在之表,但并非其核心所在。
太极拳的本质特征,是这些特点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达到阴阳的完美平衡,并实现轻巧的转换。
太极拳的修炼至高境界是五阴五阳的平衡状态。多一分则偏向阳面,少一分则偏向阴面。这种转换之妙,尽在毫厘之间。
陈鑫老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首式“金刚捣碓”的“总论”中言及:阴阳的微妙关系如一阴九阳之杆,二阴八阳为实战之技,三阴七阳尚显生硬,四阴六阳则已算高手。只有达到五阴五阳的完美平衡,方称妙手。此等妙手一出,太极之迹化归虚无。
太极拳的大师们,他们的阴阳之道无偏无倚,毫厘之间的转换令人叹为观止,神鬼难测。多一点则显得实在,少一点则显得虚幻。加一点则显现刚强,减一点则流露出柔情。进一步是攻击,退一步是防守。左旋则为前进,右旋则为后退。
初学太极拳者,宜从刚猛之处着手,大开大合、大实大虚、进退分明。在进攻中学习防守之道。随着修炼的深入,逐渐缩小动作的幅度,从大圈到中圈,再到小圈,最终达到无圈之境——五阴五阳的平衡状态,空灵妙手之境。
当太极拳修炼至最高境界时,阴阳已无偏颇之分,虚实转换轻盈自如。力道既刚又柔,无法预知是攻是守、是进是退。此时我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随意转换攻守之势。
此乃理论所指,实践却难上加难。唯有坚持不懈地修炼,方能触此境界。
各位拳友们,短文若有助益之处或启你心智之处,敬请点击赞赏、点赞并分享转发。也请多多关注我的频道以获得更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