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适应和暗适应感受性

2025-05-0101:04:13创业资讯0

感觉适应新解

感觉适应(sensory adaptation)是指当同一感受器持续接受到特定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器的阈限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对后续刺激物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各种感官均存在适应现象,如视觉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听觉适应(包括选择性适应、寂静适应和噪音适应),以及皮肤觉适应、嗅觉适应和味觉适应等。痛觉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除暗适应会导致感受性提高外,其他类型的适应通常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甚至消失。

各种感官适应的速度各不相同。完全的暗适应需要大约45分钟,而明适应则只需数分钟。听觉适应则大约需要15分钟。比如,长期置于温水中的手,起初感觉热,但随着时间推移,对温度的感知会逐渐降低,这就是温度感觉适应性变化的现象。这些变化都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发生的。

对光适应与对暗适应是两种不同的过程。从亮处转到暗处,起初什么也看不见,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本看不见的事物逐渐能被看见,这是感受性提高的对暗适应过程。相反,从暗处转到亮处,刚开始会觉得光线特别刺眼,但很快就会觉得光线不那么刺眼了,这是对光适应的过程,感受性在此过程中会降低。

在心理学研究感觉适应的过程中,对暗适应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因为许多工作都是在暗环境下进行的,如X光室的大夫需要适应暗环境以便看清荧光屏上的图像,感光材料的制作也需要在暗室进行以保持对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暗适应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3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而对光适应则非常快,一两分钟就能完成。如果在对暗适应后不小心受到光刺激,暗适应就会被。

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是对光适应的过程,而在暗环境中视紫红质又会重新合成是对暗适应的过程。视紫红质的分解速度比合成速度快,因此对光适应较快而对暗适应较慢。为了保护对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戴上红镜以防止视紫红质分解。

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会暂时保留一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感觉后像。后像是在人脑中暂时保留的印象,是兴奋过程留下的痕迹。视觉后像有正后像和负后像之分,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称为正后像,而与刺激物相反则称为负后像。

在感觉的交互作用中,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是两种常见现象。当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感觉的对比现象。例如,左手泡在热水中、右手泡在凉水中后同时放入温水中会感到不同温度的差异;同样地,先吃螃蟹再吃虾会减弱虾的鲜味感觉等。这些现象都展示了不同刺激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官体验。

除了上述的对比现象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联觉的现象也是值得探讨的。联觉是指不同感官之间的感觉相互作用和交叉感知的现象。例如人们看到红色可能会感到温暖而看到蓝色则可能会感到清凉。有时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发另一种通道的感觉这在绘画、建筑、环境布置和图案设计中常被用来增强相应的效果和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联觉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而且具有家族遗传性在某些人身上可能较为常见但也可能随着年龄或经历的变化而消失或减弱。关于联觉还有许多未知之处如不同语言能力是否会影响联觉体验以及想象一个字母或数字是否也会引发联觉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此外有研究表明联觉可能有助于增强记忆能力因此对于那些具有联觉能力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更强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但这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来证实。

综上所述感觉的适应性、对比现象和联觉等现象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官体验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感知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探索自身感官能力的途径。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