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馆的《文物冀忆·精神》创新展览
河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文物冀忆·精神》,其中以12件特色文物为主线,讲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如果您踏足河北博物馆,定会留意到一件神奇的动物——错银铜双翼神兽。其神态怒目圆睁,体态壮硕,威风凛凛。神兽圆颈挺立,仿佛在昂首咆哮,而其双翼直指长空,矫健有力。这尊神兽不仅象征着河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承载着融合的丰富故事。”在河北博物馆的讲解员葛思博的介绍下,观众们通过小视频《文物冀忆·精神》的“双翼神兽——开放包容”篇,了解到这一历史神秘又深邃的神兽背后的故事。
除了双翼神兽,展览中还有铁刃铜钺、错金铜博山炉等众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工艺水平,更传递了的精神内核。例如,铁刃铜钺的出土,不仅将我国用铁的历史提前至商代,更显示出古人对于科技进步的追求。它代表着守正创新的精神,而守正创新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文物冀忆·精神》的拍摄项目更是以创新手法,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开口说话”。通过微距拍摄、三维动画、情景演绎等融媒体技术,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先民进行对话。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博大精深。
河北作为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创造力。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文物冀忆·精神》正是根植于这片文化沃土的创新实践。他们将继续秉持“以物证史、以史育人”的理念,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让文物真正成为滋养人们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
错金铜博山炉传递着“和谐共融”的东方智慧;燕国铁工具模范则展示了“敬业尽责”的大国工匠精神;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则融合了多重文化元素,彰显了“美美与共”的广阔胸襟。这些国之瑰宝不仅承载着文明密码,更让观众触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
此展览不仅荣获河北省优秀社科普及短视频推荐活动一等奖,更让观众在欣赏珍贵文物的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感。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这些文物,了解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