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美团打车服务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标志着美团在出行服务领域再次发力。这一动作不仅在用户端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司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美团打车的回归之际,公司针对用户和司机推出了多项优惠措施。为确保这些优惠信息能有效传达给老用户,美团打车采取了短信通知及电话回访的方式。
除了常规的打车优惠券和零抽佣等优惠外,美团打车还推出一系列裂变拉新活动,如“邀请好友助力”、“新司机注册奖励”等。这些活动旨在快速扩大司机,稳定运力。
在当前的网约车市场竞争中,司机数量的稳定是一个关键的策略方向。为了更深入了解司机对平台补贴的看法以及他们对美团打车的整体感受,界面新闻与数位网约车司机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师傅,一位经验丰富的北京网约车司机,曾经历过2015年的网约车补贴大战。他向我们分享了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出车时间与行车路线的变化。
近年来,王师傅注意到美团打车在北京的注册开放,但因当时对单量和收入的考虑,他并未立即注册。近期他接到了美团打车的客服电话,详细介绍了近期的司机补贴。
具体而言,王师傅发现美团打车对于新注册司机在首周不进行抽佣,这使得他的单公里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促使他延长了出车时间,并开始在高峰期寻找更多的订单。
上海的马师傅不仅自己加入了美团打车司机行列,还积极拉拢其他平台的车友。他表示,虽然拉新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各类奖励和补贴,他近期每天能额外获得约200元的奖励费用。
除了拉新奖励,滴滴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平台对司机的抽佣比例较高。而王师傅认为免佣期才是真正的吸引力所在。以他每日约700元的流水计算,免去的佣金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
美团打车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如零佣金、拉新奖励和任务奖励等,正积极吸引网约车司机的加入。如何通过优化平台服务来留住司机也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
几位受访司机提到,在订单分发、导航定位及预先派单提示音等方面,美团打车仍有改进空间。例如,吴师傅注意到订单多以短途为主,这使得他的整体收入不高。同时他还提到早高峰时订单分配不够稳定的问题。
尽管有上述问题,但不少司机因为平台的补贴而选择回归或加入美团打车。对于他们来说,选择平台的首要标准是收入。这也意味着美团打车通过补贴迅速积累了司机资源。
当问及没有补贴后的选择时,王师傅表示将根据各平台的抽成比例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这表明即使通过补贴吸引了司机资源,长期留住他们仍需更深入的考虑。
对于美团打车而言,在短期内以补贴抢占市场的也需长期考虑如何通过改进产品功能、优化司乘体验和精细化运营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最终让利给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