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位我们小学时期就熟知的作家,我们亲切地称她为冰心奶奶。她的作品《吹泡泡》被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那时我们或许未能深刻体会其中的韵味。当我们如今在为生活奔波,为金钱忙碌时,再回首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以及那份深藏于记忆中母爱的温柔,无不让我们泪目。
冰心作家名望非凡,儿童文学研究者认为她在儿童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鉴于她所生活的民国时代背景,有些人认为她的作品过于歌颂美好,缺乏对民生的关注,甚至被指责缺乏。这导致了许多当时作家的不同看法,如张爱玲和苏青等。张爱玲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与冰心相比,她自己感到并不愉快。
除了她的文学成就备受争议外,冰心与徐志摩、林徽因等人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这些暂且不提。
最近,我们再次翻阅了民国作家的作品,其中冰心的《超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篇文章蕴深刻的哲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篇优秀的作品。
文章描述了一个上班族男子的生活状态,他孤僻、冷漠,对人际交往感到厌倦。他对房东婆婆说的一番话,道出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房东婆婆或许无法理解他的心境,但这种心境与《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所传达的意味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随后故事情节展开,这个男子在面对一个生病的孩子的困境时,竟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善良和热心。连平日里习惯了他冷漠的房东婆婆都感到惊讶。随后他思念起自己的母亲,并对这个小孩子的善良心性表示感激。
这篇文章无疑引发了我们对亲情的思考。从其他角度来看,其内容确实略显空洞。我们进一步查看了学者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和解析,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它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如果我们用普通人的眼光来评价这篇文章,与其他同时期的女作家作品相比,它似乎显得有些无病呻吟。例如萧红的《小城三月》、卢隐的《海滨故人》以及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些作品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冰心的这篇文章。这或许可以归因于不同作家在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